德国西部的一片绿色-艾费尔国家公园 | 走遍德国 | DW | 23.06.2009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走遍德国

德国西部的一片绿色-艾费尔国家公园

德国现在共有14个国家公园,其中之一是艾费尔国家公园,地处德国西部与比利时交界的地方。它的历史还不算长,2004年1月1日才正式成立。

静谧的艾费尔公园一角

静谧的艾费尔公园一角

艾费尔国家公园占地面积110平方公里,北边以小城尼德根开始,最西南角是德国和比利时的边境,森林覆盖率在80%以上。公园境内还包括2005年底前一直被比利时军队使用的福格尔桑练兵场,主要是草场。

这里物种丰富,据截止2008年底的统计,其中包括930多种受威胁的动植物种类如马鹿、黑鹳、蝙蝠、欧洲野猫等动物以及黄色野水仙、不同蕨类植物等,仅甲壳虫类,人们迄今就发现了1300多种。这里属于丘陵地带,海拔200到600米,有森林草地、山崖峭壁,还有丰富的水系。这里的土质属酸性,养分不算高,因而适合山毛榉林,尤其是伴生地杨梅的山毛榉林生存。这里的气候受来自北大西洋的风影响,特点是雨水多、冬季温和。

艾费尔国家公园森林局负责人瓦尔特强调道,国家公园的很大一部分过去就已被划为自然公园,因此许多动植物原来就得到了很好的保护。那么,国家公园和自然公园的区别在哪儿呢?瓦尔特介绍说:

“自然公园意味着人类可以在那里进行人工维护,目的是保护已形成的大自然。国家公园则不同,人类不得干涉,任其自由生长,但人类作为游客却是深受欢迎的。”

Nationalpark Eifel

徒步旅行者为艾费尔公园的边界绑上彩带

远近游客也确实纷纷来访。艾费尔国家公园特别雇佣了几十名公园管理员,身着灰褐色制服,头带宽边帽,既巡逻保护,也带领一群群游客就一定主题游览国家公园。主题游特别受人欢迎。游览开始前,公园管理员瓦伯尔就开门见山,先说明规矩:"我先介绍一下我们的要求:垃圾自己带着、狗牵着、不摘花草也不捕捉动物、不要吸烟、不要离开规定的路线、声音尽量放低。"

这几条和一般森林的规定不一样,需要人们特别注意。在游客接待方面,拉默茨介绍说:
“我们有意不用'禁止'这样的字眼,而是用'要求',以避免给人造成居高临下的感觉。我们特别推介亮点,宣传主题游,比如橡树林游、在野生环境下观赏赤鹿等等,把大部分游客引导到一定的区域,由此减少对另一些区域的干扰,使较敏感的物种比如黑鹳能有地方不受干扰地孵化后代。”

国家公园里,到处可见赏心悦目的石头、造型奇特的树干,还有各种野生菌,可是注意了,这里只许看,不许拿。但假如野果诱人,摘下来品尝一下,看管人员也还是会酌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管理员沃尔加介绍说:“国家公园的一草一木,都不能带走。我们管理员要是看到有人摘野果,就会上前提醒这是不许摘的。但假如游客特别是小孩觉得好玩,摘了当下尝一口,我们还是会通融一下的。”

Nationalpark Eifel

艾费尔国家公园内的湖泊

今天,管理员带着来客,游览国家公园南部的林区。只见道路两旁满是密密的云杉林,在某些云杉稀疏的地方,可见一棵棵小山毛榉。

设立艾费尔国家公园的目的就是减少云杉数量,恢复地杨梅伴生的山毛榉林。这类森林原来曾经覆盖中欧大部分地区,但从15世纪开始,人类就开始砍伐林木做木炭,致使艾费尔地区的森林所剩无几。19世纪,普鲁士政府大力推广植树造林,种植的主要是生长快、经济价值高的外来品种--云杉,旨在发展林业生产。两次世界大战破坏的林区,人们也是靠种植云杉还林的。近200年下来,这里云杉"成灾",使原生树种山毛榉所占的比例降低到54%,南部有些林区甚至不见其踪影。负责野生动植物管理的阿纳特介绍说:“我们有控制地发展森林,就是为了主要依靠大自然的力量,恢复这里的本来面貌。我们将逐步让一片片林区真正回归自然,任其自生自灭,那时云杉数量将会自然减少以至自灭,山毛榉数量可以逐渐回升,30年后,可望达到75%的天然覆盖率要求。但南部有些林区现在山毛榉稀少,恢复过程恐怕需要上百年、说不定七八百年的时间。这里的山毛榉依靠其自身力量恐怕恢复不了元气,所以我们一开始也会人工种植一批山毛榉树苗,七八十年后,这些小树才会长成可以向周边播撒种子、庇护小树生长的种树。”

Geführte Wanderungen lüften die Geheimnisse der Natur

向导为游客揭开“艾费尔”的秘密

由管理员带着,游客即可以欣赏自然风光,又可以了解自己恐怕注意不到的许多细节,比如路边各种一般人叫不上名的花草,有些隐藏在其它花草下面,不知情者是看不到的。孩子们呢,则是对沿途的小动物倍感兴趣,比如蝌蚪啦、蚂蚁啦,还有带齿小蠹。后者是一种甲虫,最爱钻进松树干的皮下开吃,通常被看作是林业害虫,但在艾费尔国家公园,它们却不用担心被人治理,因为它们有助于减少云杉数量。

国家公园的任务也包括普及教育和科研。普及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少年儿童,为的是从小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责任心。因此,国家公园也推出各种儿童游,为青少年举办包括夏令营在内的各种活动,并在小城格明德的公园入口处设立了一个专门针对少年儿童的信息中心,那里有本地动植物标本,有形象生动的说明,还有各种训练感官的互动游戏。护林员兼中心主任瓦格纳女士介绍说:“我们所看重的,一方面是向少年儿童介绍知识,因为知道的东西,出去看的时候才会注意到。另一方面是生动有趣的方式,调动耳、目等各个感官,感受自然。”

目前,在紧邻国家公园的四个小城都设有这样的信息中心,各自的侧重点不同,都是在和当地环保组织协商下建立的。国家公园的各项工作,其实都非常注意和当地居民的合作,包括发展对环境影响低的旅游,在保护国家公园的同时,兼顾当地老百姓的利益,比如允许使用电动游艇游览国家公园区内的乌尔夫湖等措施,因此深得人心。

乌尔夫湖蜿蜒曲折,深处有一个建于1905年的百年大坝,据称是当年欧洲最大的建筑工地。站在大坝上,便可看到盘踞山头的福格尔桑城堡。该城堡是纳粹党1936年到1939年修建的精英培训基地,是纳粹党在德国境内遗留下来的规模最大的建筑群,二次大战后被比利时军队用作军营。设立艾费尔国家公园后,2006年,福格尔桑城堡回归民用。目前,这里设置了临时信息中心,游客可以参观部分建筑。

作者: Gaby Reucher/ 施彦

责编: 石涛

DW.COM

  • 日期 23.06.2009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IUiV
  • 日期 23.06.2009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IU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