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国新财政部长的原则讲话

2006年1月12日

德国联邦财政部长施坦因布吕克(Steinbrueck)上任后的第一个原则性讲话面对的是法兰克福工商会的成员,地点不是首都柏林。所谓原则性讲话是对外的宣传,分量很重,是部长们的工作核心。

https://p.dw.com/p/7mLa
德国新旧财长。左为施坦因布吕克图像来源: AP

施坦因布吕克把这一深具象征意义的演说定在法兰克福这个德国的金融与工业的中心,不能说不意味深长。他这样做应该说是一种暗示:他决心已定,将强力整顿德国的财政状况,建起透明度高的金融政策。

在施坦因布吕克看来,在一个高效率的现代化国家,财政部长不是富有强权的钱箱的维护者。他认为,财政部长更应该是纳税者的信托人。这个信托人的责任是,设法让所有人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为全社会的繁荣做出贡献。这个信托人分配的不是礼物,他的最基本职能是保证机遇分配的平等。

施坦因布吕克从侧面说出的是实际上是德国财政窘迫现状的实情。在这种情况下,单一强调制度的调整没有意义,更重要的是,发挥每个人的能力和活力,让一个僵化的制度得以复活。德国在财政领域面临的问题,不是支出水平的高低,而是整个结构性问题。这一结构性问题的关键在于,德国花费的大笔资金不是面向未来,而是在应付过去。每年,德国用于安全防卫的资金高达300亿欧元,社会福利1280亿欧元,与此相比,每年用于投资的款项却只有230亿欧元(2005年的统计)。这些数字虽然仅仅构成德国整个国家开支的10%,但它却是过去德国财政侧重点的可信缩影。

施坦因布吕克说,新的联邦政府的财政改革将从这里开始。它将首先调整方向,将服务于过去修正成面向未来。上周末,德国政府为振兴国内经济发展,通过了一个250亿欧元的框架计划。新政府还将出台一个加强资本市场的一揽子计划,其中的措施将反映德国特殊的资本市场结构。

不过,虽然框架指导的意义重大,联邦政府的积极协调作用不可替代,但最终决定一个金融市场是否繁荣,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不是他物,而是市场本身。

就德国金融市场的体制而言,施坦因布吕克相信,德国实施的三条支柱的银行体制(即商业银行、储蓄银行Sparkasse和合作银行Genossenschaftsbanken)优越于英美投资银行的单一模式。储蓄银行是公法制机构,它有义务完成法律规定的任务,国家是它的资产担保人。合作银行则是私人合伙创办的银行企业,服从民主制的管理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