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国巨富第91-100人的发家路(下)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br>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3年11月9日

在德国巨富100人系列中,我们介绍的第84名-施特罗尔家庭就是威娜家族的一员。今天的威娜家族由当初的理发师,威娜的创始人弗朗茨.施特罗尔的四个系列后人家族构成。第84名仍然叫施特罗尔,另外三个后代系列是:波尔家庭,艾伯尔茨家庭和桑德尔家庭。

https://p.dw.com/p/4Iph
没有人知道霍姆巴赫进入WAZ高层靠的是什么能力

第九十六名:艾莉卡.波尔(曾经是威娜染发系列家族的一枝)


继施特罗尔之后,艾莉卡.波尔(Erika Pohl)是理发师后裔中的第二富。直到今年年中,她仍拥有威娜23%的原始股。她持德国护照,但却居住在瑞士。

由于威娜家族已经介绍过,就不在此重复了。请参见关于第84人的介绍。

第九十七名:艾利希.舒曼(靠能干被领养的WAZ媒体集团巨豪)

一般子女的领养都是在被领养者小时候,最好是还不懂事的时候。然而,艾利希.舒曼(Erich Schumann)却是在成人后被领养。而且领养者没不是没有儿子,只不过是亲生的儿子不适于继承父业而已。换句话说,艾利希.舒曼被领养,是由于他的才干。

今年72岁的艾利希.舒曼如今占有媒体帝国WAZ的20%股份。而这些股份的价值今年初时为8亿欧元。去年年初为12亿。他的养母-安娜莉萨.布洛斯特以今年11亿欧元的财产值据德国巨富榜的第67名,更是从17亿跌下来的。原因都是德国媒体业当前的广告危机。

艾利希似乎对此看得很透,也很淡,“有人掐着指头把WAZ的股份算了一下,而忽视了一点:这个股份不是一下子就能镀上银的。尽管这个股份将留在后人的手里。”

1948年,当社会民主主义的狂热信徒艾利希.布洛斯特和雅各布.冯克从占领军手里获得办“西德意志报”(WAZ)的许可证时,艾利希.舒曼刚满18岁。他走向WAZ最高层的道路并非与生俱来。他既没有布洛斯特或冯克家族的血统,也没有爱上出版事业。

他出生于一个小资家庭,父亲是个普通的商人。年轻的艾利希决定学习法学,偏重于税法。完成两个专业的国家考试后,他也才30岁,便当上了波恩一个律师事务所的税法部负责人。

艾利希更年轻时曾对“共产主义理论的一部分有好感”,很早就加入了社民党。在党内,他为党内同志出庭或面对调查委员会,他为维纳尔和勃兰特等党内高层人士出谋划策。作为社民党的律师,他获得了很高的声誉。但他真正的人生转折出现在WAZ之父布洛斯特75岁那年。

WAZ之父从70年代末开始,尝试把他的亲生儿子马丁培养成集团领路人。马丁学的专业是哲学,对远东的宗教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对做生意、干报业的门道却始终摸不透。他作出了努力,一度在卡塞尔和慕尼黑的报社和一个经济审计公司实习,但他总是不能达到老布洛斯特的要求。

已退居二线,垂帘听政的艾利希.布洛斯特逼着儿子把舒曼拉入了董事会。老布洛斯特在舒曼身上不仅嗅出了“千里马马厩的气味”,而且相信他能够很好处理与布洛斯特家族的伙伴兼对头-冯克一派人的关系。

1978年,艾利希.舒曼进入了集团董事会。小布洛斯特宣布投降,把他继承的50%股份退还给了公司。他说,他是为了“跟爸爸蒂结和约”。为此,他得到了几亿马克现金。

几年后,小布洛斯特不得不接受了老布洛斯特的又一个决定。1985年,老布洛斯特领养了艾利希.舒曼。原因之一说是为了避免过多的纳税。

艾利希.舒曼很快证实了老布洛斯特的决定是英明的。他跟冯克家族的代表格罗特卡姆普联手,没有错过任何机会,不断地发展壮大着WAZ集团。现在这个报业与媒体托拉斯拥有12000名员工,年营业额达20亿欧元。

青不出于蓝,但可以说已经胜于蓝了。但当年年轻的艾利希.舒曼也老了。他也面临了“无后”的大问题。2002年2月,情况似乎发生了变化,原联邦总理局负责人博多.霍姆巴赫被招入了集团。没有人知道,49岁的霍姆巴赫进入WAZ高层靠的是什么能力。

有人猜测,舒曼会效仿他的养父,收霍姆巴赫为养子。对此,舒曼的答复是:“胡说!”他说:“霍姆巴赫只是四个总经理之一,其它什么都不是。”他还说,如果上帝同意,而他自己也兴犹未尽,他也许还会再干个几年。


第九十八名:施托尔家庭(又一个神秘的施瓦本工业家族)

费斯托(Festo AG & Co. KG)是德国一个著名的大企业,企业老板施托尔(Stoll)家族自然不是无名之辈。但跟施莱克尔等一样,这又是一个施瓦本地区的家族。人们经常用悭啬来描绘施瓦本人,悭啬包括对财,也包括对自己的介绍。人们对施托尔家庭了解得极少。尽管这个家庭以8亿欧元的财产在德国富豪里排名在前100名内(98)。

费斯托股份公司1925年建立于斯图加特附近的艾斯林根,是一家生产气动设备的世界级大户。在将近80年的历程里,这家公司牢牢地掌握在创建者施托尔家族手里。今天,公司的董事长是维尔弗利德.施托尔博士,监事会主席是库尔特.施托尔博士。这家企业去年的营业额为12亿欧元,在全世界共有1万名左右员工。

这是一家枝繁叶茂的企业。它拥有52个子公司,250个生产与销售点,遍及全世界。在中国,费斯托有限公司于1993年建立于上海,销售代表处一大堆,设在北京,成都,沈阳,重庆,大连,杭州,济南,昆明,上海,天津,武汉,西安,厦门,香港。除了中国外,该公司在亚洲设立子公司的国家和地区还有:印度,印尼,伊朗,日本,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台湾。

国际化是这个企业的一大特色。它的国际化道路是从战后的50年代开始走的,可以说是越走越快,10年一个台阶。50年代,费斯托只在3个国家建了点,而且都是欧洲邻国;60年代,它在7个国家建了8个公司,其中包括印度(1963)和巴西(1968);70年代,它在12个国家建了点,其中包括墨西哥、伊朗、菲律宾,香港(1976)和台湾(1979);80年代,它在15个国家建了点,其中包括韩国,新加坡,日本,印尼和俄国;90年代,它同样在境外建了15个点,大多数是巨变后的东欧国家,而中国上海的子公司就是这个时候建立的。

在家乡小城艾斯林根,费斯托是纳税大户,也是最大的雇主之一。市长齐格在2000年庆祝费斯托技术中心大楼架梁典礼上说,他对本市拥有全德国主要的技术栋梁企业之一感到自豪。然而,费斯托董事长维尔弗利德.施托尔在这个活动中却一点都不给面子,他在讲话中指出,这个技术中心最早的图纸在1979年已经完成了,尽管在最近几年里审批的程序加快了,但“这么长的时间是任何企业都无法容忍的。”确实,这简直是天方夜谭,一个在当地那样重要的企业,一个土术工程的审批居然花了当地政府20年时间。难怪费斯托公司对国际化那样感兴趣。

除了国际化,和其它许许多多德国企业一样,费斯托的依托是质量,绝对的德国质量。维尔弗利德.施托尔的名言:“积极性和质量是最重要的成功要素。”费斯托在全世界有41个子公司获得了ISO 9001/9002质量与环境证书,有一个企业获得了ISO 14001证书。

费斯托还高度重视与高校合作搞科研。1997年底,艾斯林根应用技术大学授予施托尔董事长名誉校长的头衔,表彰费斯托公司对该大学的巨大贡献。费斯托公司捐了相当数量的金额给这所大学,供他们购买仪器设施;为外国学生提供奖学金;每年给3名最佳毕业生颁奖;优先聘用该校毕业生....费斯托公司和施托尔家族对科技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老少两代施托尔都是博士,其实也是一个明证。

第九十九名:温德尔贝格家庭(157年历史的名酒家族为何如此坚牢)

温德尔贝格(Underberg)是德国乃至世界上的一种名酒。这家公司-这个家族,157年历经5代而依旧岿然。今年初,这个家族拥有8亿欧元的财产,依旧跻身于德国巨富前100名之列。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1846年6月17日,老祖宗胡贝尔特.温德尔贝格一天之内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娶妻,妻子叫卡塔琳娜.阿尔布莱希特;二是开办公司,公司叫“胡贝尔特.温德尔贝格-阿尔布莱希特”。

胡贝尔特的父母也是经商的,他们开了一家小杂货店。年轻的胡贝尔特前往荷兰,在那里的商家和银行积累他的人生经验。在那里,他认识了混合药酒。他欣赏那种略带苦味的健胃酒,但对那种没有固定配方,剂量随意的制作方法深不以为然。

回到家乡莱恩贝格后,他仔细地研究各家的配方,挑选各种草药,逐渐配制出一种采用43国草药而成的健胃酒配方。于是,温德尔贝格健胃酒诞生了。令人舒适的作用和稳定的质量,再加上广告宣传,新生的温德尔贝格健胃酒一炮打响。胡贝尔特在报纸上做广告,散发传单,并给每瓶酒配上小册子。

胡贝尔特的第二个创举是:1851年8月25日,他在克雷费尔德的法院给他的产品外观设计注了册。他的这一举动比世界上也是德国第一个专利保护的诞生早了40年。这一举动导致温德尔贝格酒至今外貌独具,无人敢仿。

1857年1月24日,胡贝尔特的第三个创举:他向公司员工和莱恩贝格的居民发表了一个声明,他说:“作为公司创建人和发明人,我的第一义务是,把这种著名的、有治疗作用的饮料的配制秘密保守在我和我的家庭范围内。我保证,这个秘密我只告诉过我的夫人,不会告诉第三者,永远不会赠送,出售,交换或以其它方式抛出。”

三个创举,个个具有惊天动地的历史意义。胡贝尔特在各方面都是一个开创者。1855年以后,他的公司每年必参加当时著名的世界展览会,温德尔贝格酒获得了数不清的奖。在1867年巴黎世界展览会上,温德尔贝格酒以高24厘米的一种吹出的小玻璃瓶包装重建了自己的“形象”。

他的儿子胡贝尔特(第二)于1898年在新成立的皇家专利局登记了两样东西:“温德尔贝格”的商标和“Semper idem”这句广告用语。后者取自拉丁语,是西塞罗对苏格拉底的评语,意为“永远不变”。用在这里,就是永远保证质量的意思。

胡贝尔特第一的孙子艾米尔(第一)于1949年发明了剂量瓶,这种小小的瓶子保证饭后饮用温德尔贝格剂量的一致,每次一小瓶。这种包装一直延续到今天。

艾米尔第一对广告极端重视。“每天饮用温德尔贝格,包你感觉舒服”这句话出现在德国每一个街角。温德尔贝格大做广告,报纸,电车上,甚至热气球和直升飞机这些当时罕见的广告手段都用上了。

广告,质量,再加上对新技术的来者不拒。今天,温德尔贝格仍然是全世界剂量瓶装酒的国王,老大。来自43个国家的那么多草药如何配制,这一秘密仍然牢牢地掌握在第四代艾米尔,他的妻子克里斯提安娜和第五代-他们的女儿胡贝尔提娜的手里。温德尔贝格公司已经发展成一个国际性的葡萄酒与香槟酒集团。

温德尔贝格集团今天的营业额为5亿欧元,员工却只不过1000人。据汉堡的集团新闻部告知,“正是在中国,温德尔贝格草药健胃酒由于其舒服的作用受到很大的欢迎。”在中国,该集团在北京和上海各设有一个代表处。

第一百名:阿尔图尔.布劳纳尔(柏林库当大街的房地产大王)

柏林有一条库尔费尔斯腾大街(Kurfuerstendamm),它的简称“库当”不仅在德国尽人皆知,而且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这条十里长街当初是西柏林,今天是全柏林最繁华的马路,而这条街的房地产一半属于一个叫阿尔图尔.布劳纳尔(Arthur Brauner)的84岁老头。他的财产额为7.5亿欧元。房地产带给他财富。而带给他声誉的却是电影事业。

老头有一句含有深刻哲理的名言:“不能开停止之端,不能停不断的新开端。”

1918年,在今日波兰的洛兹,他出生在一个以木材批发为业的犹太人家庭,原来的名字是阿布拉哈姆.布劳纳尔。青年时代的他经历了千难万险,在波兰和俄罗斯的森林里,一次次地从纳粹的魔爪下逃脱。他的亲戚中有49人死在纳粹的集中营里。

尽管如此,布劳纳尔在战后并没有象其他犹太人那样跑到美国或以色列去,他在那完全为炮火摧毁了的德国首都待了下来。有一次,他这样解释:在柏林一切已经到了底,“只存在走上坡的可能了。”

1946年,他提着满满的一箱钱站在废墟中,做着他的拍电影的梦。他“在男孩时代每星期要到电影院去6次。”他箱子里的起始资金是21000帝国马克。他身边还站着一个叫特蕾莎.阿尔贝尔特的女孩。他将于1947年跟她结婚,并且直到今天仍然情深一往。

也许是苦难曾经太多了,幸运很快便光临。他参与制片的喜剧“心之国王”在商业上十分成功。于是,这位年轻的制片人有了更多的钱,可以把他心里的电影一个接一个地搬上银幕了。

然而,他自己独立制片的第一个电影却在经济上失败了。他那部叫“莫里图里”的电影描绘的是他自己的经历,如何从集中营里逃出来,在波兰、俄国边境的森林里求生存。然而1948年时的德国人不想回忆,他们只想从痛苦的回忆中摆脱出来。电影没有观众。

布劳纳尔明白了那时德国人的心理。他接下来端给他们的都是些轻松的话题,如“违背意愿的玛哈拉札”,“服装厂姑娘”,“老实头雷伯曼”。观众乐于接受,金钱滚滚而来。

布劳纳尔至今忠于他的艺术原则。他用轻松的电影赢来钱,再用于那些严肃的、政治性的电影。于是他也拿出了一些出色的电影。1984年,他的“德国情爱”被纽约时报选入十佳。他的“希特勒青年萨罗蒙”也许是他最重要的电影,于90年代初赢得了金地球奖。而这正是一部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希特勒独裁日子的作品。

通过电影,布劳纳尔得了名。他设在柏林的“中央电影公司”(CCC)在半个世纪里共推出了250部电影。然而,是房地产给了他财。从70年代开始,他把他的CCC电影公司的赢利投资于购买旅馆,住房和电影院。几乎在公众没有注意的情况下,他逐渐地成了柏林最大的房东之一。

他是一个精明的生意人,一个政治倾向鲜明的人,但他并不是一个“老实头”。电影圈里似乎是难免的事,他在拍摄电影过程中跟许多漂亮的女明星合作过,其中包括罗密.施奈德,洛洛布里吉达,简.曼斯菲尔德。

他的妻子对这些却是十分的从容。假如他的阿尔图尔再次与哪位女明星发生什么,她觉得没什么,她的评语也足以成为名言:“这种调情对他的血压有好处。”

我们的德国巨富100人系列,到第100人柏林库当大街大房东宣告结束。接下来,我们将重写第1-50人(由于原先这50个人写得太简单),然后,再有选择地介绍101-250人中间的个别人。其中也有许多是非常有名的。

(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