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奥运之后怎么办?

2008年8月25日

“如果外国有人认为,中国人获取了金牌就沉浸在过度的爱国主义情绪中,那他就完全想错了。”世界报在北京奥运闭幕之际写的这句话引出了一个新话题:奥运之后怎么办?该报注意到中国领导和媒体的一些新思维:

https://p.dw.com/p/F4EV
奥运火炬熄灭了,下一步怎么走?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 /dpa

"过去几天,中国领导显然在努力使奥运提起的民族激情降温,他们不再说运动员的体育成就就是国家或社会主义制度的光荣。由于准备奥运,许多重要的改革停了下来,中国的国际形象蒙上了阴影。人为稳定价格而产生的费用达到了天文数字。......

政论杂志'了望东方周刊'的看法非常具有批判性。杂志的社论认为,奥运的举办表明中国已经长大成人,经过三十年的经济改革,中国像孔子所说,应该'三十而立'。杂志暗示说,中国没有进行充分的政治改革使得中国人不能象一个大国的成年公民那样,遇到'批评和指责时,不愠不怒,接受其正确部分,对没有道理的指责以宽容的一笑以拒之。'

这样的声音表明,重新思考的过程已经开始,它来自内部,并非因国外压力而形成。中国记者现在提出的问题是,今后的路如何走下去。勇敢的首都新京报奉劝读者,'忘记这么多的金牌'。它说,中国自1984年重新参加奥运会以来,发展成了奥运大国,但中国没有成为体育之国。因为获得金牌是四年来培养尖子的结果,并没有扩大到面上,金牌不能确定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

著名作家王蒙也告诫同胞,金牌只是树叶和花朵,它们不能表明树木的强度。王蒙说,'金牌只表示,如果我们努力,就能达到一切。但在我们应该如何走下去以及我们是发展中国家的问题上,金牌并不说明任何问题'。"

世界报的文章认为,奥运之后的中国在经济上面临"艰难的岁月"。"为了活跃经济,北京无法绕过信息自由和透明度这两个问题",文章最后写道:

"在制鞋、纺织、玩具和电器等劳动力密集型工业集中的中国东南沿海,已是一片嘈杂的声音。时下经济学家争论时最常用的一个词是'拐点'。它反映了人们的担心,担心在世界经济下滑的形势下,奥运之后的中国经济也将走下坡路。石油和能源价格、国内的通货膨胀以及美元疲软都使中国经济奇迹面临问题。北京政府知道,现在它必须实行不得人心的经济和价格改革。只有这样,它才能使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推动国内需求。十月份,中国的党将在北京召开一次大型共产党经济会议、扳正轨道,以免列车出轨。"

北京奥运闭幕前夕,西方的政治家、经济学家和人权人士对本届奥运做了总结。商报发自北京的文章说,"在北京为获得奥运举办权给人的希望和承诺方面,没有一名观察家做出了积极的评价":

"按照观察家的评估,北京明显赢得了这场为奥运进行的权力之争,尤其与国际奥委会的斗争。这不仅因为中国实行强硬路线,把2008年奥运视为自己的财产。正如北京清华大学教授达尼埃尔•贝尔所说,也因为西方政治家和活跃人士过分天真地相信,奥运将使中国变成一个没有压制的国家。对奥运前和奥运期间北京严加管制的做法,贝尔教授说,这就象‘请客吃晚饭前,先打扫房子,再对孩子说,不许吵架。’

已经多次被捕的北京律师李和平也认为奥运不会带来开放。这位法学家说,'对于我来说,看来特殊措施奥运之后仍将持续下去'。现在许多人权人士担心,由于奥运期间世界容忍了这一切,北京政府会把此视为其今后政策的通行证。

德国内政部长朔伊布勒昨天降低了政治期望,他说,以为奥运能达到政治往往不能达到的目标,是错误想法。国际奥委会说,奥运不能成为一切弊病的神丹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