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塑料业的幸存者-从三人企业走向世界(86)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br>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2月4日

塑料制品-这个行业跟纺织业、钢铁业等传统行业的情况差不多,在德国日益缩小。但每个这样的行业都会有若干幸存者。雷豪集团就是塑料行业中德国的幸存者之一。

https://p.dw.com/p/42tw
在杜塞尔多夫塑料博览会上图像来源: AP

不仅是幸存,这个企业是从3名员工发展成国际集团的。企业主瓦格纳(Wagner)家族2002年的财产额为8亿欧元,2003年更增至9亿。

雷豪是巴伐利亚州北部所谓上法兰克地区的一个小城市,只有11000个居民。1948年,赫尔穆特.瓦格纳在这里建厂,一台机器,三名员工。今年赫尔穆特77岁。也就是说,开厂那年,他还是个20刚出头的小伙子。

今天,这家当年的三人企业在全世界拥有15000名员工,在德国就有5000人。不过,这家大企业早已离开了这个小镇,总部于70年代迁入了瑞士。当时说的理由是担心家乡陷入左的泥潭。不过,小镇里仍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在这个企业的工厂里干活,其中1800人是管理人员,白领。瓦格纳们对家乡人的优厚由此可见一斑。

雷豪集团的生存之道在于它的高科技。这个集团为汽车工业生产零配件,如SL级别奔驰车的门架,甚至底座。这些塑料实质体的牢固性丝毫不亚于金属制品,这是其它企业短时间内无法追赶的。雷豪为河底隧道提供所有塑料管道;雷豪的软管连接着心脏病人,啤酒桶,许多足球场的草坪暖气。2001年,集团营业额达约10亿欧元。它在全世界拥有42家工厂。

2000年,老赫尔穆特终于服了老,把公司交给了儿子。约普斯特.瓦格纳今年44岁。他的基本思想:给公司以现代的面目。

董事会成员布尔格尔对德国经理杂志说,瓦格纳家族最重要的经营哲学是:“顾客第一”。第二条原则是:明确地以艾哈德市场经济理论为准则,把企业经营与对员工的高度负责结合起来。

雷豪的学徒全部都被企业吸收为正式员工。许多员工一辈子都给了雷豪。布尔格尔说:“谁进入雷豪,谁就应该跟企业原则保持一致。”

企业原则还包括“独立性”,而且这一条还是最高原则之一。企业坚持独立于大客户和银行的意志,投资主要用的是自己的备用资金;企业主甚至不参加德国雇主联合会;企业不按同行业的工资率支付工资,而是自己搞自己的一套:基本工资加效益工资(相当于中国说的奖金)。这笔效率工资按一个三级评估体系来确定。德国几乎每个企业都有一个由员工和雇主共同构成的“企业委员会”。1992年,雷豪在弗希特望根的工厂里,有些人也曾试过建立这么一个委员会,结果失败了。反对此举的不是老板,而是员工。

企业的车间里大面积地写着这样的口号:“零错误”,“做就要做对”。产品质量是这家企业的最高工作道德。每个雷豪的员工都知道,他们代表的是“德国制造”。

德国经济不景气,但雷豪的日子并不难过,老板瓦格纳的财产额不降反升证明了这一点。雷豪的今天显然与雷豪那一整套独特的企业哲学是分不开的。

(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