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Kommentar

Marcel Fuerstenau2008年10月4日

基社盟(CSU)在本届巴伐利亚州议会选举中得票损失惨重,导致政治上的大地震。地震虽在本州,但其影响却波及全德。德国之声记者Marcel Fuerstenau评论如下:

https://p.dw.com/p/FTrJ

得票43.4%,这个选举结果,会令德国乃至欧洲任何一个其他政党欢呼雀跃,但对立足德国16个联邦州中面积最大、人口125万、占全德人口七分之一的巴伐利亚州的基社盟来说,这个结果却是一个灾难。

43.4%的选举结果,引发了基社盟的一场深刻危机,促使基社盟党主席胡贝尔(Erwin Huber)提交辞呈,24小时后,同一党籍的巴伐利亚州州长贝克施泰因(Guenther Beckstein)也宣布辞职。两人这样做是正确的。毕竟,在上届州议会选举中,基社盟得票还几近61%,而且在过去46年,巴伐利亚州一直牢牢掌握在基社盟一党手中,现在却突然要和其他党派联合执政,打击自然不小。

这样的打击,一般来说,由基社盟自作自受,独吞苦酒即可,但这次的情况却略有不同,因为它很可能会对全德造成深远影响,原因是作为活跃在其他15个联邦州的基民盟(CDU)的姐妹党,活动范围仅限巴伐利亚州的基社盟对保守阵营在全德范围争取多数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这两个姐妹党在联邦议会历来联手,共组一个议会党团。上次即2005年联邦议会大选时,两党联合起来才达到了35.2%的得票率,险高过其最强劲的竞争对手社民党(SPD,34.2%)。从那时起,姐妹党便被迫与社民党组成苦多于乐、以基民盟主席默克尔为首的大联合政府。假若当年没有基社盟的投票支持,默克尔就不可能登上联邦总理的宝座。

下次即2009年联邦议会大选后,默克尔是否还能出任总理一职,原本就不是定数,

基社盟本次州选举惨败,使这个问题更成悬念。德国下届政府为三党联合执政的可能性日增,意味着政治局势将会更为复杂,寻求政治妥协的过程更为艰难,因为德国今天的现实情况是,两个大众党——基民盟/基社盟和社民党——所拥有的坚定选民合起来最多只占30%。原因是德国社会日益个性化,致使不同政党间的界限早已不像过去那么鲜明。

这一发展趋势,也波及巴伐利亚州这个主要信奉天主教、以农村地区为主但在经济上却非常成功的南德重州,但基社盟却未予重视,致使在本次选举中栽了一个大跟头。尽管如此,基社盟还是将会继续执掌巴伐利亚州的政运。但从全德角度而言,下次联邦议会选举之后,假如所谓的公民阵营(即基民盟/基社盟和社民党联合起来的社会中间阵营)不能取得多数,基社盟可能就会落入无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她可能帮不上忙了,帮不了基民盟争取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