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国家银行日子不好过

2002年5月3日

新苏黎世报也报道了中国国家银行的处境。该报刊登的一篇长篇文章说,从技术角度来看,中国的国家银行已经无偿还能力。这些银行贷出的不良贷款总额超过了公布的数额,而指望接受贷款的单位偿还贷款,更是缈无希望。瑞士的这家报纸写道:

https://p.dw.com/p/29Ce
德国金融城法兰克福-中国好几家银行都在这里设了点图像来源: AP

“Öì镕基总理试图使国营经济变成有效益的领域,然而这些尝试都失败了。银行坏帐死账的可悲统计数字正是这一失败带来的后果。官方不愿承认这个事实,两年前,Öì镕基以西方政界人士的风格把他的使命遭到失败说成‘取得了成就’,宣称大多数企业和银行又开始赢利了。大家都知道,这是胡说八道,在这个问题上说大话早就被人嗤之以鼻了。

中国所有的大银行年复一年地获得‘赢利’,除此以外,在中国不可能有别的说法。然而,这样的结算,第一,不包括贷款和呆帐、死帐;第二,中国承认,这些公布的‘赢利’实际上只是这四家银行的国外分行取得的。国家银行仍然受国家任命的行政官员控制。一旦出了问题,内阁成员就陷入了窘境。例如,据说贪污大量款项的中国银行前任行长王雪冰就是Öì镕基;总理的心腹。

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的协议,到2006年外国银行可以在中国全面开展业务,处于目前这种状态的中国银行如何应对这一形势,尚不得而知。过去面对类似情况时,中国政府就干脆开动印钞机,大量发行钞票,现在看起来要采取软性改革政策,但是这些改革政策的结构和后果都不明确。

为了美化国家银行的信誉和结算情况,政府采用了各种手段,希望这些银行有朝一日挂牌上市,但到目前为止,这些尝试都在现实面前失败了。银行拥有透明度就会暴露亏损,一旦掩饰亏损,透明度就不复存在。大银行挂牌上市虽然早有计划,但是一再推迟,其原因显然是政府无法下决心,把那些臭气熏天的变质鸡蛋从筐中取出。

几十年来,中国流行着‘为社会着想’的口号,这个口号的实质就是向国家伸手。如果国有企业的领导向北京发出呼救的声音,政府难以拒绝伸出援助之手。这样,金钱就会仍然以不良贷款的形式流向企业,而银行仍然会借助于会计的创造性方法,象变魔术一样创造自己的‘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