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博客自由与中国特色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br>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 2004年12月3日

我曾把德国之声举办的国际博客大奖赛比作博客界的电影节,而我是不穿旗袍“巩俐”。没想到张艺谋还在以《英雄》、《十面埋伏》推动着“中华文化全球复兴”时,中国的参赛博客们得到了评委奖的推崇。

https://p.dw.com/p/5wi7
木子美在评委会上参加评选图像来源: DW

我内心是激动的,就像抵达波恩的首夜,便碰上德国名流政要云集的盛大Party,主题竟是孔子文化。中国很流行,中国在西方比在中国还流行!

但作为中国人,对“中国特色”是有深刻理解的,它是传统压抑和现代开放的产物,是激进与保守的游击战,是个人与集体的拉锯战,也许吸引西方的,就是这样的热闹和有趣。比如大谈网络自由时,中国已诞生了“网络警察”,比如性解放到中国就有了推动政治解放的意味,比如“不让我谈人权,我就谈狗权”的博客得到评委的高选票。

是的,在大奖赛的博客中,同样能感受到东西方的差异。中国博客都是“莫谈国事”,但西方博客中不乏谈论总统大选,政治民主,骂布什,骂布莱尔,骂普京,都如家常便饭,好玩的是一个俄罗斯博客,他以普京的口气写日记,还交代自己在克里姆林宫干了什么坏事,非常黑色幽默,换了在中国,别说被封杀,国家领导人的名字一打出来恐怕都被过滤掉。所以中国特色的“禁”文化,激发出了寓言博客,不过问政治的中国人,还创造了“多背一公斤”这么让人新鲜和好评的公益博客。有时我在想,中国人的聪明也大概得益于国家特色。

尽管如此,在科隆的媒体沙龙上,当俄罗斯和德国柏林的评委对博客自由发展持乐观态度时,我的态度还是比较悲观的。博客在中国的出现和迅速流行,是个人话语权的力量驱使,但言论自由没有完全开放,官方又开始介入网络管制的情况下,你把博客作为小圈子交流的个人媒体是没问题的,你在私人公寓里开沙龙也是可以的,但你的声音分贝大到电台广播的程度,就不是那么自由了。当西方的个人博客以独立报道的姿态挑战传统媒体时,中国博客也许还在有中国特色地“曲折前进”着。

谁知道明天会怎样呢?就像在媒体沙龙上,一个德国记者问:“垃圾邮件也有言论自由吗?”互联网出现时,我们以为地球真的是一个村庄,而且像世外桃源,但我们创造的虚拟世界,最后还是一个现实世界,国家、法律、规则、权力和统治,像部队一样开进来,如果发生战争,只是没有硝烟而已。

(文/木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