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人和动物区别何在——系列之四

德国之声中文广播2007年4月21日

有关灵长类动物研究最新动态的系列报道第四集、也是最后一集将要探讨的是我们人类和灵长类动物是怎样进化发展聪明才智的。不少严肃学者研究得更多的是我们的这些近亲在各自的日常生活中是怎样获得聪明才智的,无论是在沟通方面,还是在感知环境或者是迎接挑战方面。下面是德国之声记者对灵长类专家的采访报道。

https://p.dw.com/p/AHSf
人是怎么站起来的图像来源: dpa - Bildarchiv

这种听上去像是“Hacks”的声音是非洲的白鼻长尾猴发现它们的天敌——麻鹰盘旋在上空的时候发出的警报。

这种听上去像是“Pyows”的声音则是当白鼻长尾猴发现有豹子接近的时候发出的警报。

白鼻长尾猴是一种生活在树上的、动作非常敏捷的猴类,有一个看上去很滑稽的鼻子。专门研究灵长类智力的瑞士学者楚贝尔比勒(Klaus Zuberbühler)为了研究白鼻长尾猴的沟通方式,特地前往尼日利亚的加沙卡古姆蒂国家公园进行野外观察。白鼻长尾猴对不同的天敌使用不同的呼叫声来警告同伴,这一发现并没有什么不同寻常之处。然而,白鼻长尾猴还会发出另外一种呼叫声,可以说是为猴类之间的沟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这个呼叫声是上面两种叫声的组合,和周围任何有形的事物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它的意思很简单,就是“活计,咱们走吧”。

就职于苏格兰圣安德鲁斯大学的楚贝尔比勒在介绍这一发现的深远意义时说:“它告诉我们,和我们人类的亲属关系比较远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比如说白鼻长尾猴,已经拥有简单的语义沟通系统了,用来互相传达有关周围重要事件的信息。而且它们也已经具备把不同的发音组合起来,生成更为复杂的词组,表达新的意思的能力了。就语言来说,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好多方面的雏形,也就是最最初始的发展,说它是句法的雏形也好,或者是语义学的雏形也好,无论你怎么称呼吧。”

这样的沟通系统可能也很好地反映了人类语言的某种起源,而下面描述的行为在某种意义上可能也是人类之所以相信农历的起源。楚贝尔比勒和他的一名助手就发现了灵长类动物的所谓“生态智力”。那位助手花了210天的时间,在乌干达的基巴厘森林从早到晚跟踪观察一群白眉猴。看上去,这群白眉猴会根据天气情况计划什么时候到什么地方采摘果实。

楚贝尔比勒介绍说:“经过一段天气暖和、阳光照射时间长的阶段,如果白眉猴发现了一颗无花果树上结着果实,它们就会更加频繁地重访这棵树。我们也了解到,如果天气暖和、日照充足,无花果就会成熟得更快。看上去,白眉猴好像知道这些果实熟得快,知道下次再来就会碰到更多的成熟果实。其次,它们好像也知道气温高低和日照长短会对这些无花果的成熟程度产生某种影响。”

白鼻长尾猴的呼叫沟通和白眉猴的聪明采果,对这两个例子,研究人员都需要推敲分析是否有遗传因素的影响。简单来说,就是要搞清,这些行为是天生呢,还是后天形成的集体传统。对圣安德鲁斯大学的怀腾(Andrew Whiten)来说,文化是由一个个传统构成的。他对大灵长类的40种具有地区特色的表现出才智的例子,从用树枝掏蚂蚁、到握手、到打开坚果的技巧,进行了整理归类。人类学家恐怕会嘲笑非人灵长类还有文化的一说,但是对灵长类学者来说,提出这种说法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怀腾及其同事所研究的课题有那么一丝“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不解之题的涵义。他们想知道的是,是文化造就了发达的大脑呢,还是发达的大脑造就了文化。

怀腾介绍说:“假如我们对不同物种的文化进行横向比较的话,比如说对我们自己的和黑猩猩的以及其它灵长类的文化进行比较的话,就会发现,许多传统其实并没有那么一个关键的、让我们一分为二的时刻,而是有一个漫长的、以黑猩猩为例就是有几千年跨度的渐渐积蓄的过程。在进化演变的过程当中,物种在遗传层面和生理层面上的变化不仅仅是大脑的大小,而且还有操作控制的能力。我认为,这些东西作用到一起,才造就了大灵长类文化这种显然在非人类动物界中最为复杂的文化。”

实际上,历史上确实有那么一个大灵长类文化开始崛起、或许后来导致我们人类文化诞生的时刻。按照荷兰灵长类学者凡谢克(Carel Van Schaik)的说法,这个时刻发生在1400万年前。那时,红毛猩猩开始自成一系,与大灵长类和现代人的共同祖先分道扬镳。现在执教于瑞士苏黎世大学的凡谢克付出了很多努力,为如今生活在印度尼西亚的这些体格健壮的红毛猩猩恢复名誉。很久以来,和它们机智的非洲近亲相比,红毛猩猩一直被看作是愚昧的乡巴佬,喜欢单独行动,经常躲藏在树冠里。

但凡谢克却惊奇地发现,红毛猩猩其实也是很合群的,有自己的社会群体,而且也有使用工具和通过呼叫进行相互沟通的传统。凡谢克介绍说:“红毛猩猩也拥有聪明才智。因为它们生长发育得非常慢,所以它们拥有很多很多的模仿成年猩猩的学习机会。在一定的群体中,在较好的囚禁条件下,红毛猩猩表现出令人难以置信的社会宽容性。我们人类的绝大部分聪明才智都是在成长发育过程中学到的,你一边长大,一边学习各种本事,天天向上。大灵长类的情况也是一样的。因此,基本上了可以说,成长的过程越长,社会学习的机会就越多,成年后的智力也就越高。”

大灵长类最早14岁左右才进入成年期。据凡谢克介绍,关于灵长类和人类是如何获得智力的这个问题,人们的思考角度发生了变化。现在已经过时的理论是所谓的马基雅维利(Machiavelli)智力假说,这是以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和哲学家马基雅维利的名字命名的学说。凡谢克解释说:“马基雅维利假说发生了变化,它发生了突变。过去它所代表的概念是我们人类以及大部分灵长类之所以拥有这样的智力,是因为我们要应对复杂的社会生活,这里所指的复杂就是竞争,基本上就是如何在聪明才智上胜过他人的竞争。但今天的视角正在渐渐发生转移,学术界今天更加注重合作的态度,因为你要想学到点什么东西,你就需要社会宽容性。每个人大概都有亲身体验:假如专家不喜欢你——在灵长类世界就表现为长者老是攻击你——假如情况让你感觉不舒服的话,那你要想学到点东西就会困难得多。”

作为被一个社会宽容的群体所接受的成员,这个成员的学习机会是无止境的,其必然结果就是,它会拥有更多的聪明才智。就像螺纹一样,不断旋进:某个成员灵机一动想出一个绝招,解决了一个问题,其它成员就会模仿并加以改进,如此一步一步地升高。研究人员指出,历史上人类的智商一直都在不断升高。虽然今天有的时候情况看上去好像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儿,但实际上总的来说,和我们几百年前的祖先相比,我们是聪明了一些。

德国之声版权所有
http://www.dw-worl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