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中国:金融人才奇缺

2006年4月19日

十年来,中国经济增长带动了金融业的快速发展,但缺乏高水平的人才、尤其有能力的管理人才,其结果是管理混乱、监守自盗的现象屡屡发生。

https://p.dw.com/p/8HZB
上海的中国建设银行图像来源: AP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拥有象中国这么庞大的银行和保险业网络,其扩张的速度也十分惊人。在外国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后,中国金融业的规模达到了举世无双的程度。著名的安永华明会计公司对中国金融业进行分析后指出,中国缺乏高级金融管理人才、缺乏能跟踪银行业务、必要时亮出红牌的会计。中国高等学校每年有四百万毕业生,要找到合适的金融人才却很困难。

2003年成立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是对中国银行业高级管理干部任命最后开放绿灯的审核单位。三月中旬,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通报了又一起中国银行发生的腐败案件。据唐双宁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中国银行分理处的数名职员盗窃了大笔金钱,分理处负责人也涉嫌此案。而中国银行正准备今年下半年在香港挂牌上市。双鸭山这样的事件绝非偶然,去年一年中国银行业就揭露了1272件这样的案件。

此外还有贷款风险问题,据内部人士透露,这类问题近年来有所增加。另一个新挑战是资产管理问题:中国政府准备向国内投资者开放境外金融市场。投资国外股市需要资产管理人,这类人才在中国更为奇缺。

面对金融业的需要,中国的高等学校并没有做出及时的反应。而美国和一些西方大学的金融专业毕业生在中国很吃香,他们除了持有工商管理硕士的毕业证书以外,还有充分的信息技术知识。问题在于一些海归的中国留学生只愿意在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工作,不愿意到大量需要金融人才的省市下属地区工作,甚至距离上海只有一小时车程的苏州也没有人愿意前往。

此外,金融业中年轻人跳槽的现象很普遍,不少人吃着碗里,看着锅里,一有机会就甩手而去,这也是造成金融业人才缺乏的原因之一。一些专家指出,金融业因制定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保证从业人员、特别高级经管人员忠于本职工作。

招聘外国人才、例如瑞士的银行管理人才可以解决部分最高层次的问题,但从中层往下,外国人才受制于文化和语言,很难发挥其才能。实际上,中国金融业在选择同等业务能力的人才时,也大多按照国内、海归、东亚地区的顺序录用。

再过十年,海外大学培养出的中国金融专业留学生将大量回流中国,届时中国金融人才缺乏的状况将有所改变。不过,欧美等国也会大量吸收这些人才。人才之争,将是21世纪全球化过程中激烈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