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中国的稳定性究竟如何”?

2003年1月7日

新苏黎世报用了一整版篇幅对中国进行了彻底的分析,提出了“中国的稳定性究竟如何”的问题。该版着重引用了英美等国的中国研究成果。

https://p.dw.com/p/36nc
中国人是求稳的专家图像来源: AP

这些研究得出的看法迥然不同,从中国热到中国覆灭论,各种说法都有。新苏黎世报文章的作者试图抛开这些极端的看法,首先列出实际情况,以中国的优势为起点写道:

“事实上,中国今天具有近代从未有过的如此多的财产,这样它就能更好地成功驾驭内部和外部引发的危机。自苏联崩溃后,中国的边界数百年来第一次不再受到强敌的威胁。北京拥有一支引人注目的高质量强大军队和警察部队,它们处于当局的严格控制之下。中国具有一个覆盖全国的有效行政系统,它可以动用庞大的金融资源,无论是私人储蓄存款,还是外汇储备。经过二十年狂飙式的经济增长后,中国已具有比近代任何时期更好的基础设施、生产力更高的经济和更大的科研教育潜力。最近几年,中国国内毕竟形成了一个广阔的中产阶层,他们迫切希望保持稳定和秩序。”

针对中国的这些优势,新苏黎世报也列出了一系列中国现实存在或潜在的弱点。新苏黎世报写道:

“强敌的消失可能诱发国家的傲慢,警察机器可以并已被用来镇压政治上或社会上不受欢迎的力量,行政部门变得无效和腐败,负债过度的银行系统危及金融健康,经济高速增长破坏了环境,造成了贫富两极分化和社会断层。难道这一切不是出现不稳定形势的前兆吗?对任何成功的人,未来都会提出难以预计的问题,要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十分困难,因为我们不仅要考虑严酷的现实,也要考虑漫长的过程。这里不仅在于坦克和导弹的数量,也在于使用这些武器的原则,这些原则将逐渐进化。不仅在于生产多少吨钢铁、多少辆汽车,也在于任何建立一个欣欣向荣的经济不可缺少的法制国家;不仅在于每月发的工资多少,也在于公民的政治解放。”

鉴于这些矛盾的存在,新苏黎世报的文章避免对中国未来的道路作出明确的预测。它提请西方不要持有过度偏见,文章写道:

“可以肯定的是,持有欧洲中心论偏见的人不能相应地理解中国的发展。这些偏见中有一个广泛流传的看法,它认为中国的精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他们无视政权面临的政治挑战。同样,还有一个看法认为,今天的中国社会是一个没有价值观、没有传统的社会,是伦理的真空,只有玩世不恭的人才能生存下去。”

新苏黎世报的文章最后还是作出了一个谨慎的判断:

“与国际媒体中的悲观声音相比,今天的中国稳定多了,最近数十年内,中国扩展了自己战胜危机的能力,我们不仅首先可以考虑到中国的军事硬件,也可以考虑到中国的社会发展和历史经验,其中包括1989年的悲剧。另一方面,不排除中国出现危机和重大事件的可能性。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在一些点上出现的不安定和地方性的秩序混乱正是社会问题的反映,它使当局越来越不安。中共党代会期间,人们可以看出,政府已把日益增长的失业问题看作是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稳定的一个主要挑战来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