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中国服装长驱直入,欧洲三国严阵以待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br>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8月5日

一个幽灵在欧洲上空徘徊。自2005年1月1日起,欧洲纺织市场要做好抗洪准备,此股劲流来自中国。

https://p.dw.com/p/5Olx
绫罗绸缎之中亦藏罗愁绮恨图像来源: AP

按照世贸组织的协定,从明年开始,纺织服装出口配额将被取消。随着最后一道壁垒的撤离,中国的廉价纺织品将毫无遮拦地冲入欧洲市场。但是,局部区域所面临的冲击力各有不同。

最忧心似焚的要数波希米亚人。自1989年政治剧变以来,由于纺织企业的转型或破产,行业内部已经损失了近15万个工作岗位。而在今天现存的10万名纺织员工中,又有4万人要为他们的饭碗担忧,因为他们有了来自亚洲的强大对手。布拉格的纺织服装及皮革协会秘书长科胡特克表示:“我们由衷地希望,欧盟不要在2005年就向中国商品敞开大门,而应至少再等三年。”

在波兰,业内气氛则较为从容平静,没有过度惶恐的迹象。几年以来,波兰的纺织工业已经走出危机。一方面,传统服装重镇罗兹的许多企业关门大吉;另一方面,波兰又兴起了角落市场,希望依靠紧身内衣之类的商品打败西欧的竞争者。

面对经济政策的改变,德国东北部的凯姆尼茨纺织服装协会态度冷静,协会负责人霍夫尔指出:“世界贸易的完全自由化是大势所趋,我们必须在新的环境中生存下去,要求中国遵循公平贸易原则。”在霍夫尔看来,如果没有政府方面的补贴,单凭一件上衣1欧元的售价,商家根本无利可图。

霍夫尔呼吁说:“欧盟不能容忍如此不公平的贸易行为。”据中国方面的陈述,中国政府已经开展一系列的规范措施,防止出口贸易市场过于混乱。德中服装协会也进行了彼此之间的对话,但是对于服装品牌的保护不能只是一席空谈,“建立一套有效的控制系统才是最重要的。”

东德地区的服装企业现有290家,员工人数为2万名,其中大部分(200家)位于萨克森州,旗下拥有14180名工作人员。霍夫尔认为,一旦中国商品汹涌而入,萨克森厂家面临的绝不仅仅是危机而已。霍夫尔说:“我们只能在质量和档次上争取机会。”如果仅仅生产大路货,必定要在这场服装大战中吃败仗。

早在欧盟东扩之前,德国便与东欧各国开展了服装贸易合作。霍夫尔说:“在萨克森州,几乎每一家企业都有捷克或者波兰的贸易伙伴。”这样一来,地区间的工资差价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劳动密集型的半成品在东欧生产,再拿到萨克森或者勃兰登堡进行精加工。

霍夫尔指出:“德国与捷克、波兰之间依然存在着商品竞争关系,但是我们希望通过加强合作,各取所长、补己所缺,共同应对来自亚洲的竞争对手。”近两年以来,纺织品欧元区已经建立了合作网络,连通德国、捷克、波兰20多家纺织研究机构。

霍夫尔介绍说,研究机构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及共同货色。“但是,这种合作还刚刚起步,处于初级阶段。”而且,并不是每家企业都意识到了合作的益处。但是,“唯有如此,三国的服装行业才能获得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