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中国投资者在德国

2011年10月5日

在德国像华为、海尔、英利或三一重工这些公司名称还并不为人所知。但过去的数年间,单单在德国人口最多的北威州就已有700余家中国企业落户。因为德国具有很多优势:比如完备的基础设施、地处欧洲中心枢纽等等。

https://p.dw.com/p/12lpz
Foto: Sany SANY Germany GmbH Im Mediapark 8 50670 Köln GERMANY Internet: www.sany-germany.de
2011年6月三一重工投产仪式图像来源: Sany

投资质量明显提高

"我们注意到,投资越来越令人兴奋了。" 德国北威州投资促进署署长华佩Petra Wassner女士 说。"投资质量明显提高:这些公司正在创办更大的企业。一开始仅仅是些代办处而已,而如今已经开始投资生产了。" 北威州投资促进署帮助外国公司在北威州落户生根。

在一次中德企业以及一个中国商务部代表团会谈时,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陈健亦对两国贸易关系的广泛与深化深表喜悦。目前,德国在中国的投资金额已达18亿欧元。而中国对德投资也已超过9亿欧元。而这仅仅只是开始,如陈健所说。"未来这一数字肯定还会上升"

抵触在减少

然而,当中国投资者同德国企业合作时,问题在所难免。语言障碍经常显得难以逾越。绝大多数中国人几乎不通英文,而德国人的中文知识就更不用说了。文化上的差异亦导致理解沟通起来困难重重。就德国方面而言,首先担心的是技术成果的转移以及工作岗位的外移。因此,很长一段时间来,人们特别抵触中国投资者,尤其是中国企业的并购行动。不过华佩指出,"在此期间我们的态度也变得更为积极起来,因为我们也有了并购成功的例子。

来自中国的拯救者

譬如六年前上工申贝(SGSB) 收购了德国缝纫机生产企业杜可普·阿德勒公司(Dürkopp Adler)百分之九十五的股权后, 针对这家来自上海的新股东的不安和质疑便在企业职工以及银行中蔓延开来。"我本人也在想,这可是杜可普·阿德勒公司企业史上的一次巨大挫折呀。" 杜可普·阿德勒股份公司的全权代表莱因哈德. 考特曼(Reinhard Kottmann)回忆道。在为他的公司工作了三十年后,突然出现了一个中国的大股东,对此,他自然感到很好奇。

风雨同舟

四十多年来,杜可普·阿德勒公司一直只同一家来自南德的股东合作。可想而知,随着新投资人的到来,开始时是多么困难重重:针对产品质量以及企业管理流程,中德双方有着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观念。

但慢慢的怀疑在减弱。考特曼说,双方彼此接近,相互理解在增进,现在更是风雨同舟。特别是当金融风暴袭来,杜可普·阿德勒公司销售额锐减百分之六十的危难之时,中国公司追加资金进来。"若没有这种支持,这家公司很可能难以渡过金融危机。"考特曼讲述道。

双赢局面

目前,在北威州的中国企业工作的共有五千职员。这些工作职位颇具吸引力。尽管如此,能精通中德语言知识,熟悉双方文化的专业人才依然匮乏。

在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陈健看来,中德双方间并不存在大的问题。虽然有一些文化上的差异,但这毫无疑问是能被克服的。这是一个中德企业现在和未来都要经历的过程。


作者: Chi Viet Giang, 编译: 杨旸

责编:李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