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宣布外交降级 欧美力挺立陶宛 | 德国之声 来自德国 介绍德国 | DW | 22.11.2021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政治

中国宣布外交降级 欧美力挺立陶宛

在台湾驻立陶宛代表处正式挂牌数日后,中国外交部声明表示,将与立陶宛之间的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并敦促立方「立即纠正错误」。立陶宛这一边则有欧盟的支持与美国经济合作的保证。

Litauen Taiwan Botschaft Eröffnung

台湾驻立陶宛代表处11月18日正式挂牌运作

(德国之声中文网)立陶宛总理希莫尼特 (Ingrida Simonyte)周日 (11月21日)说,「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不具有正式外交地位,开设这样的代表处并不违反「一个中国政策」。

根据路透社,她说:「立陶宛希望与台湾建立更紧密的经济、文化和科学关系......我想强调的是,这一步骤并不意味着与『一个中国』政策有任何冲突或分歧。」

欧盟委员会发言人说,自今夏以来,欧盟行政部门「面对来自中国的持续胁迫性措施,一直站在立陶宛一边」。立陶宛邻国,也是欧盟成员的波兰,其总理莫拉维茨基 (Mateusz Jakub Morawiecki)21日表示,支持立陶宛采取的立场。

立陶宛外交部长兰茨贝尔吉斯 (Gabrielius Landsbergis))21日在一份声明中说,将于23日前往华盛顿讨论开放立陶宛商品进入美国市场和发展共同投资项目。兰茨贝里斯预计会见美国负责经济增长、能源和环境的副国务卿费尔南德斯 (Jose W. Fernandez),「讨论扩大和深化互利经济关系的可能性」。

路透社报道,立陶宛背后有美国的强烈支持,立陶宛将在24日与美国进出口银行签署一份6亿美元的出口信贷协议。

Litauen China Flaggen

中国宣布将与立陶宛之间的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

中国降级立陶宛外交关系

中国外交部11月21日发布声明宣布,将与立陶宛之间的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作为对立陶宛允许台湾在该国设立“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的回应。此前,台湾方面18日宣布其驻立陶宛代表处正式挂牌运作,自即日起将负责立陶宛全境包含“领事”等业务。

中国外交部的声明指出,立陶宛无视中国政府的严正立场,执意允许以台湾名义在立陶宛设立“代表处”,在国际上制造“恶劣先例”。鉴于中立赖以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政治基础遭到立方破坏,中国政府为了维护自己的主权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不得不将中立两国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声明强调,立陶宛政府必须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

路透社报道指出,中国将台湾视为自己领土的一部分,不允许台湾在国际上享有国家地位,对于任何和台湾建立即使是非官方关系的国家,北京都会施加压力。今年夏天,当立陶宛决定允许台湾在该国设立办事处的时候,中国方面就已经提出了抗议,并且在8月份召回了中国驻立大使。

台湾设在欧美其它国家的代表处大多使用“台北代表处”这个名称,避免提到“台湾”,而这次在立陶宛则是直接以“台湾”名义开设代表处,这在北京看来就是旨在制造“一中一台”的行动。

台湾外交部在宣布代表处正式挂牌运作的新闻稿中还指出,台湾与立陶宛在半导体、金融科技等各项产业领域具有庞大合作潜力,“未来将持续在共享的核心价值上,致力促进双方人民友谊”。

立陶宛回应:有权和台湾开展合作

针对中国决定与立陶宛外交关系降级,维尔纽斯方面也在周日做出了回应。据路透社消息,立陶宛外交部发表声明,对中国的相关决定感到“遗憾”,并且表示“接受台湾在立陶宛设立代表处是基于经济利益做出的决定”。

该声明还强调,立陶宛再次重申自己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但与此同时该国“也享有扩大和台湾合作,以及接受和建立(台方)非外交性质代表处从而保证交流合作务实发展的权利,就像很多其它国家已经做的那样”。

台湾陆委会周日也做出回应,台湾与立陶宛建立双边友好合作关系,这是国际社会成员交往的基本权利,并非中方所称的内政事务,其无权置喙。陆委会还批评北京“破坏国际关系原则损害台湾人民国际生存空间的行径蛮横不堪”。

美国副国务卿泽亚(Uzra Zeya)周五在维尔纽斯表示,美方反对“他国”干预立陶宛和台湾之间的关系。为了支持立陶宛顶住来自中方的压力,华盛顿方面许诺,美国进出口银行将在下周三和立陶宛签署一项6亿美元的出口信贷协议。

目前全世界只有15个国家和台湾拥有正式外交关系。在过去数年中,已有多个台湾邦交国转投北京“怀抱”。而这些仅存的邦交国之一洪都拉斯11月底即将举行总统大选,选请看好的反对党候选人已经表示,如果当选将会与台湾断交。

(路透社、自由时报)

© 2021年 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D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