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中国在南极启用新考察站 西方忧“两用”选项

2024年2月11日

本周,中国在南极新的科学考察站正式投入使用。这是中国在南极大陆的第五个考察站。有西方研究机构指出,中国在南极的科考活动不能排除服务于情报和军事目的的可能性。

https://p.dw.com/p/4cH0L
中国开展南极科考已有40年历史,2017年12月破冰船“雪龙”向长城站运送物资。
中国开展南极科考已有40年历史,2017年12月破冰船“雪龙”向长城站运送物资。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B. Guolong

(德国之声中文网)据中国官媒报道,2月7日,位于罗斯海恩克斯堡岛的中国南极秦岭站正式开站。这是中国的第五个南极考察站,也是继长城站和中山站之后的第三个南极常年越冬考察站。

秦岭站2018年开始建造,期间因新冠疫情,工程一度中断。一些重要的设施是整体在中国建好后,直接运至南极的。该站冬季可容纳30名、夏季可容纳80名工作人员。

秦岭站的考察范围可达到300-500公里。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研究员何剑锋对媒体介绍称,秦岭站将填补中国在太平洋扇区长期观测的空白,从而对南极长期观测网进行系统构建,更好地回答气候变化、冰雪和生态环境变化机理等前沿科学问题。

不过西方一些研究者怀疑中国的南极科考站不仅仅服务于科研目的。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在去年4月曾警告,新的考察站可以被北京用来进行间谍活动,例如拦截澳大利亚的情报信号。该机构指出,中国一向致力于推行“军民两用”的发展模式。

而美国国防部2022年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在南极的科研设施“至少部分可用于”改善中国的军事能力,例如作为中国的“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的参照基站。CSIS则指出,卫星地面站可被用来收集情报信息,例如美国的盟友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秘密情报信号。

南极冰山崩裂 面积相当于大伦敦区

在2月7日中国外交部的例行记者会上,路透社记者提问称,中国新的科考站的位置对于收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情报信息来说具有优势,中方如何回应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对于情报安全的担心?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中国作为《南极条约》协商国,始终按照《南极条约》体系相关规定开展活动。中国南极站的建设完全符合南极国际规则和程序,将有利于增进人类对南极的科学认知,为中国与各国南极科学考察合作提供平台,促进南极和平及可持续发展。

根据1959年生效的《南极条约》,南极大陆只应被利用来进行和平和以科学为目的的活动;科考设施只能服务于民用目的。中国1983年加入《南极条约》。

南极目前有70座常年科学考察站,来自全球约30个国家的人员驻扎在这里。阿根廷是拥有南极科考站数量最多的国家,共有13座,紧随其后的是智利和俄罗斯。美国在南极有3个考察站,澳大利亚有4个,德国有5个。
 

(法兰克福汇报、RND)

© 2024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