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张杨:“强奸”电影人 资本比审查更厉害 | 文化经纬 | DW | 23.02.2018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文化

专访张杨:“强奸”电影人 资本比审查更厉害

冯小刚、张杨、张震等知名华语电影人都在柏林电影节期间来到柏林,但是他们并没有参加电影节。张杨在接受本台专访时,介绍了他们参加的活动,并谈到中国的电影市场和审查制度。

Zhang Yang, chinesischer Regisseur

张杨的长发戴帽形象和原来的短发白净形象截然不同

(德国之声中文网)虽然在柏林电影节期间、离柏林电影节中心会场不远的地方举行,但是由亚洲电影电视推广促进会主办的"亚洲璀璨之星"和柏林电影节本身其实并无关系,至少这是柏林电影节官方的态度。在回复德国之声记者的置评邮件中,柏林电影节媒体部写道,"亚洲璀璨之星"是一个完全独立于柏林电影节之外的额外活动。

尽管如此,第二届"亚洲璀璨之星"相比去年的规模已经明显扩大。除了从原来的三个奖项增至至七个奖项外,评委阵容也不可小觑,包括韩国知名导演金基德、中国导演曹保平、香港电影人文隽、日本制片人市山尚三和德国演员莫里兹·布雷多等。

凭借叫好又叫座的西藏题材影片--《冈仁波齐》获得最佳制片人奖项的中国导演张杨在领奖时开玩笑地说:"作为导演拿了一个制片人的奖,说明评委很舍不得这部电影,一定要给个奖。"

有媒体评论,在商业大片霸占电影院的今天,张扬执导的《冈仁波齐》创造了"奇迹"。一部纪录片风格的艺术片,票房破亿,令不少人大跌眼镜。这位以处女作《爱情麻辣烫》一举成名,之后因《洗澡》和《落叶归根》等影片在国际上获奖的导演接受了本台的专访。

Zhang Yang, chinesischer Regisseur

张杨、冯小刚和金基德出席亚洲璀璨之星高峰论坛

德国之声: 作为在欧洲的电影节上多次获奖的导演,您也同意冯小刚导演在亚洲璀璨之星高峰论坛上说的"欧洲电影节看亚洲电影有其独特的目光,而且受到名额限制,所以像亚洲璀璨之星这样面向亚洲电影的奖项以后会有很大作为"?

张杨: 我觉得还是很好的平台。欧洲三大电影节的评奖方式都是全球首映,而且名额相对较少,可能针对到亚洲一共就两三个名额。这种情况的话,如果入选了,对整个电影的发行和宣传都有很大的帮助。但就更宽泛的范围而言,经常有一些被落下的遗珠没有真正入围到三大电影节里,很多欧洲人是看不到的,而(亚洲璀璨之星)这样一个平台其实是把亚洲影片更广泛的集中起来,而且并不仅限于首映电影,而是一年的时间里,这些电影可能已经在其它电影节上有过亮相。如果将来柏林电影节也能展映一些在其它电影节上入围、获奖的影片,观众和影评人就能看到一些来自不同地方、但是口碑也非常好的亚洲电影。从这个意义而言,它(亚洲璀璨之星)肯定是好的,又经过了一次挑选,把最好的东西呈现给观众。

德国之声:但前提是柏林电影节将"亚洲璀璨之星"纳入其板块,并且展映相关电影?因为目前"亚洲璀璨之星"只是一个独立于柏林电影节之外的颁奖礼,并没有展映影片。

张杨:对,因为目前好像还是电影人自己的一个活动。我觉得这些片子应该推广给观众,而且柏林电影节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商业平台,本身拥有很大的市场,而且这样的片子,经过一年的时间发酵,在这样的环节里还能得到观众的认可,很多发行商可能回因此意识到:去年我没关注到的影片今年在这里看到,可能就会通过观众反响决定购买德国的发行权,因此对这些片子的推广肯定是有利的。

德国之声:提到这种面向欧洲观众的推广,现在在德、英、法等国都有中国方面举办的华语电影节,欧洲观众其实是有机会看到您说的这些电影。但是据我在德国的观察,真正去看的还是以华人观众为主,欧洲观众很少……

张杨:是的,我觉得这些华语电影节的定位还是太窄了,当然挑选的电影都是中国这两年相对不错的电影来展映,但缺少的却是更专业的评奖机制。而"亚洲璀璨之星"评委的级别和品味就较高。这些人帮你把关,他们挑选出了表现突出的亚洲影片,影响力本身就更广泛。首先它并不局限于某个国家,而是亚洲范畴的,其实欧洲很多国家已经有各种亚洲电影节了,但它们主要以放映亚洲电影为主,可能多达两三百部,范围非常广, 而经过挑选的"亚洲璀璨之星",可能会让观众看得更有针对性。

德国之声:同为第六代导演代表的王小帅曾说过,国内导演现在不太跑电影节,因为以前国外曝光也是想增加国内知名度,而现在国内市场够大,在票房利益的驱使下,无暇顾及其它。您怎么看这种说法?

张杨:我觉得这是两回事儿。票房具有商业属性,它跟电影节就是矛盾的,电影节还是基本上以艺术作为先决条件,包括艺术主题、表达手法、一起是否跟全世界电影同步等,而这些东西多年来都保持同样的水准。我相信,永远有一些导演将这些作为其做电影的标准,特别是欧洲的三大电影节,代表了全世界的最高水准。这些标准经过历史的沉淀,这些电影节出来的好电影也就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作品。因此不可能所有导演都只关注票房,而是由导演本身对电影的基础认识而决定,如果想在艺术上走得远,那么你的电影作品就应该参加一些对艺术给予认可的电影节。

Paths of the Soul, Film

《冈仁波齐》讲述藏民在朝圣之路上所发生的故事

德国之声:您刚才在活动中也提到中国电影市场越来越工业化,那么在这样一个快节奏、讲回报的环境中,您是怎样静下心来花一年的时间、在西藏拍摄自己想拍的电影呢?

张杨: 我觉得这很简单,实际上就是自己判断自己想做什么,这个非常关键。就像我说的,国内投资却是非常多,诱惑也很多,但这些诱惑可能不是你想走的方向。如果真拍了那样的电影,可能会把你引向歧途。如果根本不是你的出发点,你从一开始就要排斥这些东西。但是投资多的好处就是,对于我们这样的小片子,或者说相对艺术的片子,投资也多了,以前找这样的投资是非常难的,哪怕两千万的投资,过去也算多的,但是在现在的投资大环境里,一两千万就算很小的投资,这对我们而言已经很舒服了。能用你觉得合适的投资拍摄你想拍的电影,这对导演来说是最高兴的。我自己的体会是,沉淀时间越长,这种必要性就越强。

德国之声: 那您作为一名汉族导演,如何拍好一部讲述藏族故事的影片?

张杨:最重要的是导演对电影本身的认识。当这种基础的认识已经构成时,我相信,比如我去拍个英语电影,去美国拍个电影,我也会用相同的标准。拍藏族电影首先要对这片土地、这里的人民,包括宗教文化进行钻研,或者说融入,你才敢去拍,如果只是一知半解,那么就背离了我的电影理念,就是如果进入一个新的领域,首先就要把里面的东西化成自己的一部分。

德国之声:您说拍个英语电影,去年上映的张艺谋导演拍摄的《 长城》就是这种情况,但结果就不尽人意,可能还是有跨文化拍摄的问题?

张杨:也不是,那还是大电影的格局造成的,你是没有办法在里面主宰的,相当于无数的强制你的手把你给"强奸"了,在里面你其实没有任何话语权。

德国之声: 刚才活动主持人问到,片子投资额度大小是否会影响到拍摄的自由度。我想问的是:中国的送片审查制度对您拍摄自由的影响有多大?

张杨:首先,只要有审查制度,就一定会对自由的创作构成限制。但是这是一种客观存在,其它国家可能也有自己的审查方式。想在中国拍电影,就要遵守游戏规则。而我觉得,这些年来,中国对电影的审查并没有太多的去"强奸"你,反而是资本比审查更厉害,也是一种形式的"强奸",当然我们都希望越开放越好,或者说不要把艺术和政治的东西扭在一起,让各归各的,让艺术家能自由地去发挥,这是我们永远希望的结果。

采访记者:安静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道,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