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如果病人如海啸一般涌来 多少ICU都不够用” | 评论分析 | DW | 13.03.2020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评论分析

专访:“如果病人如海啸一般涌来 多少ICU都不够用”

意大利米兰大学麻醉师吉亚科莫·格拉塞利博士(Giacomo Grasselli)目前负责疫情重灾区伦巴第地区的重症加护病房(ICU)协调网络工作。他说,伦巴第地区医疗系统因病毒感染病例太多而不堪重负。

Coronavirus in Italien Cremona medizinischen Vorzelt vor dem Krankenhaus

北意大利的一家医院在医院门口设置的医疗帐蓬收治病患。

(德国之声中文网) 德国之声:格拉塞利博士,感谢接受德国之声的采访。我们知道您现在时间非常紧。您是否能给我们介绍一下目前伦巴第地区各家医院的大致情况吗?

格拉塞吉博士:好,为了让大家有大致了解,我先列举几个简单的数字。在危机爆发之前,我们在伦巴第地区最多拥有800张重症加护病床。疫情爆发后,过去20天里,我们的ICU一共收治了900多人。其中有120人已经出院,大约90人死亡,其他大约700人还在那里。从这些数字中,你就可以了解,整个系统面临多大的压力。我们已经把重症加护病床的数量增加了大约50%。我们已经重新组织了我们的医院系统,集中一些科室,来得到更多的空间。我们在好几个医院设立了专门针对新冠肺炎的小组,所以我们才能迄今为止在相当短的有限时间之内收治大量病患。伦巴第地区是很富裕的地区,是欧洲最为富裕的地区之一,但在面对犹如海啸一般涌来的病人时,依然陷入困境。

Italien Mailand Hauptbahnhof Coronavirus | Absperrung der Region Lombardei

意大利的新冠确诊病例数已破万,是欧洲疫情最严重的国家

德国之声:我们看到新闻报道,医生护士们为了给足够的病人提供医治而加班加点。也有报道称,因为有如此多的患者需要治疗,护士和医疗人员有时要作出几乎不可能的决定:哪些人可以得到收治,哪些不行。这是真的吗?谁来作出这样的决定?

格拉塞利博士: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意大利现在对此有许多争论。但是我希望非常明确这一点,在日常生活中,麻醉师在面对病情严重的患者时总是需要作出决定:将其送入ICU是否合适?我的意思是,我们只能让能够从重症加护治疗中受益的病人进入ICU。如果一个病人因为一系列因素而不能从中获益,当然不仅仅指年龄,还有慢性病状况,生活质量等等。如果一名病患无法从重症加护中受益,他就不会被送入ICU,不管我们还有多少空余床位。

德国之声:我们理解,您现在面临非常艰难的状况。许多人都在关注意大利,因为那里有超过1万确诊病例。新冠病毒为什么会在意大利传播得这么快?

格拉塞利博士:这很难判断。伦巴第地区很可能经历了类似武汉所发生的事情,也许病毒已经在未被发现的情况下在这里传播了至少一个月的时间。然后出现了类似超级传播者,点燃了疫情,便很难扑灭。

很显然,我们面对非常多的患者,越来越多。至少从我们看到的报道而言,与中国情况不同的是加护病房患者的数量。在我们测试阳性的确诊患者中,至少有10%到12%是重症患者,需要得到加护治疗。而中国需要加护治疗的重症患者只有5%。所有我想很明确地说,我想告诉世界上所有的人,解决疫情的方法不是新建多少重症加护病床,或继续买呼吸机。这些都是为已经生病的人准备的。唯一避免出现灾难的方法是,我说的灾难是指成千上万人死去。要避免这一幕发生,唯一办法是减缓疫情的扩散速度。而这其实可以通过很简单的方式或措施做到。无论你增加多少ICU床位,在这样的海啸一般的病患数量面前,总有一天会不够用。

Italien Coronavirus Venedig Menschenleer

医师建议人们减少社交活动,以降低感染机会

德国之声:你是否想向那些同样面对疫情的那些国家发出讯息:请延缓疫情的扩散?

格拉塞利博士:首先,做好准备,比如给医护人员提供合适的保护装备;思考如何更好地协调ICU网络;最为重要的是,让民众做好准备,告诉他们,一旦出现第一波传染,他们就需要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他们需要减少社交活动。我的意思是,理论上说,如果每个人都在家待上三个星期,就会有所帮助。因为就不会有新的病人受到感染。我知道,这是对个人自由的极大限制,但是如果不这么做的话,就会迎来灾难。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道,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D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