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专访:2019有望成为电动车发展突破之年

Insa Wrede
2018年12月31日

对德国汽车生产商来说,2018年可谓多事之秋:忧虑美国海关税、应对柴油车禁令。来年将出现何种情况?德国之声为此采访了有“汽车权威”之称的杜登霍夫(Ferdinand Dudenhöffer)教授。

https://p.dw.com/p/3AlOI
Deutschland Autospezialist Prof. Ferdinand Dudenhöffer an einer Stromtankstelle
杜登霍夫教授是德国汽车专家图像来源: picture alliance/dpa/R. Weihrauch

德国之声:对汽车生产商而言,2018年挑战多多。在全球最大销售市场中国,新车销量减少;在欧洲,实施更严格的废气排放新标准,众多德国城市作出禁止柴油车入城决定。汽车市场来年会面临何种情况?

杜登霍夫:对汽车生产商来说,来年不会轻松,因为,在中国遇到的问题不会一夜间消失;2019年,全球范围的汽车销售将少于2018年;美国市场上,特朗普总统一手制造的"腾跃"也将停滞,或小幅回落。在欧洲,我们也将看到类似发展。景气将有所减弱。

此外,随着欧盟出台关于至203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新规,对汽车生产商的要求提高。也就是说,生产商们必须增加投资,必须考虑,如何集中投资。比如,不再投资燃料引擎,而是只投资电动引擎--沃尔沃已先行一步。

德国之声:明年,在很多城市,尤其是老一代柴油车将被限行。柴油车已然接近寿终正寝了吗?

杜登霍夫:我相信,是的。2019年,柴油车将会大范围被禁行。车主们深为失望,各城镇不知所措。对所有各方而言,它都是一种极为棘手的局面,因为,所有各方都曾犯过大错。之于汽车生产商,实施更严格CO2排放新规,意味着必须摈弃柴油动力技术,考虑如何以俗称的"48伏混合动力"技术走向未来--至2027年;然后,从2030年起,生产的新车中必须有一半是纯电动车。

德国之声:在电动车上,到目前为止,特斯拉遥遥领先。美国人终于做到了,成批生产Model 3。其他生产商也挤入市场,2019年,所有德国汽车生产商就都会向市场投入新款电动车。但是,德国人如此长期迷恋柴油技术,是否还能在电动车领域跟上人家?

杜登霍夫:我们预期,2019年,在德国,特斯拉将绝对是市场领袖。Model 3现在已经供市;某些时候,特斯拉可一天生产1000辆车。在美国这个全球第二大市场,特斯拉过去3个月的销售量超奥迪品牌总销售量25%。明年年初,Model 3将进入欧洲,那时,德国国内亦会重新燃起特斯拉热。尽管新款上市,但2019年,德国汽车生产商们仍将落于人后。不过,从2020至2022年,随着更多新款车投放市场,德国汽车生产商将能赢得加分。

Frankreich Paris Tesla Model 3
特斯拉Model3已经在德国上市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MAXPPP/A. Marchi

德国之声:要是2019年有那么多新款车进入市场,那么,它是否会成为德国电动车发展的突破之年?

杜登霍夫:按我们的估计,会是这样。我们预期,明年将售出8万辆纯电池驱动的电动车--要注意不是混合动力车,而是纯粹的电动车。今年,只销售了35000辆纯电动车。特斯拉的Model 3将成为市场领袖。在它之后,就是奥迪新型的e-tron、梅赛德斯的EQC系列、宝马的电动Mini。也就是说,在一点、一点前进。德国人赶了上来。2019年起,纯电池驱动的电动车也将在德国启动。

德国之声:可是,尤其在德国,用于纯电动车的充电站依旧太少;别的欧洲国家亦然。电动车价依旧过高。考虑到这一情况,人们现在究竟该买何种汽车呢?

杜登霍夫:谁如果现在要换掉柴油车,可以将汽油车作为过渡。他或许租赁二、三年--最好是48伏的混合动力车。以后,电动车的供应状况将大为改善,这既指续航能力,也指价格水平。眼下,人们已可买到售价2万欧元左右的电动车,比如雷诺Zoe--如果把新车换旧车奖励金计算在内的话。雷诺Zoe是小型乘用车,类似大众的Polo,续航力350公里。所以说,对个别人来讲,已有选择可能,不过,还不是对所有人。再有个二、三年,选择的可能性肯定还会显著增加。

德国之声:这就是说,您预期,再过二、三年,电动车的价格会明显下降?

杜登霍夫:会下降。不过,只是在2025年后才会大幅降低,因为电动车的最贵部分是电池。由于大家现在都集中开发电动车,在电池组电池市场上出现紧缺现象。相关生产能力将得到扩建。一段时间里,电池会贵一些,但到2025年左右,新的生产能力将已建立起来,电动汽车市场将不再是电池生产商,而是顾客说了算。

 

杜登霍夫教授是杜伊斯堡-埃森大学机动车研究中心(CAR)负责人。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道,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