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不分阵营,国际社会救援劫后伊朗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br>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3年12月30日

巴姆大地震之后,伊朗接受了国际社会的慷慨援助。俄罗斯人,中国人,英国人,意大利人,德国人,还有许许多多其它国家的人都伸出了救援之手,甚至美国人的军用飞机也降落在了伊朗的土地上。

https://p.dw.com/p/4UqZ
德国救援飞机在科隆-波恩机场准备出发图像来源: AP

自从伊朗东南部的巴姆市发生了导致数万人丧生的大地震以来,不仅伊朗人之间的差别消失了,而且存在于伊朗和外部世界的可见的和不可见的界限也似乎消除了。义务献血的伊朗人排起了长队,医务人员自愿飞往巴姆进行救护,而受伤人员被运往伊朗各地。救援力量来自世界各地,甚至美国人也从科威特的军事基地飞往灾害地区进行救助。

继伊朗精神领袖哈梅内伊亲临伊朗重灾区巴姆市之后,伊朗总统哈塔米也于本周一(12月29日)对该地区进行了视察。与此同时,鉴于在废墟中抢救生还者的希望已十分渺茫,救援人员现已把主要精力放在为灾民提供食品、饮水和帐篷上。可以说,救援措施第一阶段的工作已经结束。

根据伊朗当地电视台报道,在第一阶段的救援中,从废墟中已经挖出2万8000多具尸体,地震把巴姆变成了死亡之城。目前,随着在废墟中发现幸存者的可能性越来越小,来自世界各地的救援组织陆续准备离开巴姆,但也有的救援人士继续留在巴姆搜寻幸存者。一位来自挪威的救援人员说:“永远也不会说太晚,我们要继续寻找下去。”他举例说,有一个12岁的小女孩在废墟中困了72小时后居然幸存下来。救援人员发现她时,她已经处于昏迷状态,一条腿也已经骨折。小女孩被发现的地点是一个厨房,因为屋顶没有完全坍塌,有空气可以呼吸,她的附近还有一盘米饭,这大概是她得以奇迹般幸存的原因。

救援工作中也有些意想不到的“奇迹”。一位伊朗的神职人员说,他在5个小时内有三次正在为死者做祷告时,裹在尸布里的人突然活动起来,他立即叫来医生将“死者”送往医院抢救。

德国已经派出第二架救援飞机

伊朗地震发生之后德国外交部立即派出救援人员,之后派出的第二架飞机上装了33吨救援物资,飞机上载满了医药、医疗用品以及净化饮水设备等。三台净化饮水设备每天可为震灾居民提供大约35万升清洁饮水。联邦政府为伊朗灾民提供的医药可满足该地区2万居民三个月的医药基本需求。此外,德国政府还为伊朗灾民提供毯子、帐篷和夹克等。

德国为伊朗提供的紧急援助总计70万欧元。根据12月28日的统计,大约有70名德国救援组织的工作人员投入了支援灾民的工作,其中包括隶属德国内政部的德国技术援助组织、德国红十字会以及急救中心的工作人员等。

伊朗接受美国援助

美国的军用飞机在伊朗领土上降落-这在几周前还是很多伊朗人的恶梦。伊朗在美国强大的军事压力下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附加协议书,并在美国对伊拉克进行军事打击时担心,下一个挨打的该轮到它了。

伊朗在附加协议书上签了字,但美国仍对伊朗的诚意表示怀疑。特别是在伊朗议会选举前的两个月,保守的强硬派对受到挫折的改革派具有优势的时刻,伊朗签署附加协议书一事并没有使伊朗与美国的关系得到改善。现在美国为伊朗的灾害提供帮助,伊朗政府也没有顾忌美国仍是伊朗最大敌人这一事实而接受了这一帮助。对一些观察家来说,这是双方开始解冻的一个明确信号。

但人们也切不可对此抱过于乐观的想法。在地震灾难后的这几天里发生的事情仅仅是一个人性的体现,没有更多的其它内容。双方的目的都在于帮助地震受害人,尽快减轻他们的痛苦。而在这样的困苦时期,人们应该摒弃前嫌。尽管这可能只是一个暂短的时刻,不久之后双方也许又会重起争端。

伊朗与美国关系会因此而改善吗?

但大多数伊朗人还是希望能够与美国人重新修好。尽管在伊朗有这样的民意,但保守派控制着局势的发展。在9.11事件发生后,很多伊朗人向美国人民表示了同情。但双方政府间的关系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改善。

但这件事可能会引导双方朝着关系改善方面发展。伊朗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做法就使许多人感到惊讶:伊朗在承认由美国人操纵的伊拉克临时管理委员会方面还走在了许多阿拉伯国家的前面。伊朗政府与临管会保持了良好的关系。这样伊朗也间接地支持了美国有关伊拉克未来的战略。

伊朗的做法并非想讨好美国,而只是想与它的邻国保持和睦关系。在伊拉克问题上,伊朗和美国长期以来就保持着一种默契关系。伊朗虽然拒绝了以色列的帮助,但如果也拒绝美国的帮助的话就会令人诧异了。

而如果从这件事就得出美伊双方的关系已经解冻的结论则为时过早。人们应该就事论事,援助只是一个在中东地区十分缺乏的,人道主义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