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之二以上的赝品来自中国 | 媒体看中国 | DW | 27.04.2006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媒体看中国

三分之二以上的赝品来自中国

4月26日是国际知识产权日。科隆城市导报在报道国际仿冒侵权行为的泛滥及其给经济带来的损失后,特别提到了中国:

假的真不了

假的真不了

“根据工商权利保护总局的统计,三分之二以上的伪造商品来自中国,11%来自香港,8%来自土耳其。烟草制品的统计数字特别说明问题:2003年菲利普莫里斯烟草集团只遇到17.8万支仿造的香烟,一年后增加到4200万支,2005年收缴的伪烟竟然高达2.2亿支。上星期,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美时保证,中国将更为严厉地打击伪造产品的行为。但这一许诺马上又打了折扣:中国专利局发言人王自强补充说,中国将来仍然会有伪造软件的问题。”

南德意志报援引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主席布鲁克拉赫的话说,该组织的一项问卷调查表明,德国三分之二机械制造厂家的产品遭到仿冒伪造,其中43%为整体仿造:

“布鲁克拉赫特别担忧地指出,只仿冒外形、不采用技术的事件增多。这样,‘购买这样产品的客户面临极大的危险,因为客户以为买的产品有质量保障,实际上却是低劣产品’。仿冒产品大多来自中国。70%受到侵权的德国企业指称中国是伪劣产品的来源国,而两年前,仅有50%的企业这样认为。台湾位居第二,被16%的德国企业称为赝品发源地。伪劣产品在全世界推销,中国也是销售市场之一。近三分之一的德国企业估计自己的销售损失5%,年度赢利的损失更大。”

德国纺织与时装联合会主席鲍曼认为,中国有严厉的法律,关键是缺乏法制意识及发生的事件数目巨大。他向南德意志报介绍了他采取的新做法:

“鲍曼试图以完全新的形式减少联合会一千四百个企业的经济损失。通过与中国两个行业大组织签订协议,中国十万个纺织品厂家承诺尊重竞争对手的知识产权。如果德国企业报告有窃取专利行为,中国的行业组织将对政府和法院施加影响,提出追查要求。侵犯专利的企业将被剥夺在德国和中国参加博览会的权利。由于中国经济界正在创建自己的国际品牌,所以它们比过去更为关注保护知识产权。

‘我们就这一协议的要点取得了一致’,鲍曼高兴地说。他希望联邦总理五月中旬访问中国之前能正式签字。不过鲍曼也承认,这项协议不包括有控告的权利,而只是把重点放在心理压力上。据鲍曼介绍,目前有四百多家德国纺织公司在中国开展业务,许多中型企业担心专利被窃取而裹足不前。由于欧洲市场长期以来处于停滞状况,中国为德国服装纺织厂家提供了很大的机遇。德国经过剧烈的结构转变以后,服装纺织业只剩下十四万就业人员。三年内,德国向中国出口的纺织品增加了一半,达到一亿五千万欧元。鲍曼认为,从长远来看尤其在医疗、交通等技术专用纺织品方面,尽管德国的工资成本比中国高,但仍然可以保住就业岗位。”

D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