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71名学者呼吁宪政共识

2012年12月26日

中国学者发表《改革共识倡议书》,寻求新的朝野共识。争议者认为,扩大政治参与才是政治变革的前提。

https://p.dw.com/p/179Cr
A paramilitary guard (C) stands on Tiananmen Square as tourists arrive to watch the daily flag-raising ceremony early on October 23, 2012. Supporters of disgraced politician Bo Xilai have published a letter on a leftist website urging him not to be expelled from China's parliament which would pave the way for him to face trial over alleged corruption and charges. AFP PHOTO / Ed Jones (Photo credit should read Ed Jones/AFP/Getty Images)
图像来源: AFP/Getty Images

(德国之声中文网)12月25日,包括张千帆、江平、张思之、贺卫方在内的70多位中国学者发表《改革共识倡议书》,呼吁中国社会对改革的方向达成共识。专家认为,这份倡议书是针对中共新领导人的一份呼吁,期望达成宪政改革的朝野共识。

据悉,中共十八大以后,讨论改革的各种聚会和论坛在北京重新活跃起来。11月,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和《炎黄春秋》杂志社共同主办了"改革共识论坛",会上提出联署《改革共识倡议书》。北大法学教授、中国宪法学会副会长张千帆是倡议书的主要起草人。71名签署者大多参加了这次会议。

倡议书认为,中国改革三十多年来,由于政治改革未能同步进行,官僚腐败、公权滥用、贫富差距拉大等现象日趋严重,引发了强烈的社会不满。改革的步伐却受制于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远远不能让人民满意。民间社会也未能达成改革共识。

倡议书警告说,"如果中国社会亟需的体制改革一再受挫、停滞不前,公权腐败、社会不满将积聚到危险的临界点,中国将再次错失和平改良的机会,陷入暴力革命的动荡和混乱之中"。

为了提炼和凝聚改革共识,倡议书提出推进依宪执政、落实选举民主、尊重表达自由、深化市场经济、实现司法独立、保障宪法效力等六项改革主张。倡议者认为,它们应构成所有理性公民所认同的改革共识。

宪政改革,朝野没有共识

政治学者陈子明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认为,对于邓小平搞的一手搞专政、一手搞市场的改革,很多中国人都丧失了信心,失去了兴趣,给予否定。但是如果执政者能带头实行宪章改革,很多人都会支持,也有可能形成新的朝野共识。

陈子明认为,中国的左派也好,右派也好,在很多问题上有共识。比如自由派所追求的新闻自由,前一阵左派的网站、报纸也受到压制,他们也要求新闻自由;自由派一直在要求司法公正,左派在薄熙来、王立军案上也提出了同样的要求。在财产公开、迁徙自由、生育自由等方面,左右都有共识。但是,如果把今后的改革定义成宪政改革的话,朝野还没有共识。因此,这份倡议书主要是对中共新领导人的呼吁,期望达成新的朝野共识。

倡议书认为,"中共十八大报告表达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坚定意愿,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重点强调宪法实施,让我们看到了依宪执政、深化改革的希望"。这一点也遭到一些时事观察者的嘲笑,他们认为中共十八大报告和习近平的讲话并未透露改革意愿,甚至体现了更加顽固保守的态度。

陈子明认为,目前中国政治改革受阻的原因,在于当权者主流派不肯接受变革。但是当权者中的非主流派表达了宪政转型的愿望,民间力量应该和他们联合起来。

时事观察者刘水认为,"如果看不到没有民间社会发育和压力,而一味依靠便易上书奢望启动政改,那不单是妄想,而是愚不可及"。他认为重要的是分清宪政转型还是修复现行制度。

这份倡议书的主要起草人张千帆教授,一周前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采访时表示,推"动社会改革、社会进步的动力到底在哪里?不是官员,也不是学者","推动宪政的真正动力在民间"。

A Chinese police officer guards in front of a board to show result of counting votes for the candidates during an election to select village committees at a polling station in Wukan village, Lufeng city, south China's Guangdong province, Saturday, March 3, 2012. Villagers who rebelled against officials they accused of stealing their farmland voted for new leaders on Saturday in a much-watched election reformers hope will promote democracy as a way to settle many of the myriad disputes besetting China. (Foto:Vincent Yu/AP/dapd)
不开放党禁和报禁,能有真正的民主选举吗?图像来源: dapd

报禁和党禁之下,如何推进宪政改革?

倡议书的核心思想是"依宪执政",但是中国现行宪法(1982版)中规定了"共产党领导"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倡议书认为," 1982年宪法序言明确规定了'共产党领导',但是'领导'并不等于全面包办或直接干预政府事务。正如中共十三大报告指出,宪法意义上的'领导'是指执政党的政治领导,主要包括通过民主决策机制决定大政方针,经由人大立法程序使之变为国家法律和政策,向国家机关推荐干部人选,并监督党员干部廉洁守法。"

时评人莫之许在在推特上发表意见说,"《改革共识倡议书》也就是所谓改革派捣鼓了数十年那点陈谷子烂芝麻,……其核心就是接受当局不得扩大政治参与的前提,而用这些迂回的方式寻求所谓突破,好听点是痴心不改,难听点就是执迷不悟,但无论如何,我对此没有共识,政治参与扩大才是前提。"

陈子明对德国之声介绍说,现行宪法中的这些争议性规定集中在序言部分,八十年代法学界有过讨论,主流法学家认为,宪法序言不具备法律效力。有法学界人士表示,这个问题目前存在争议,检索国内主流期刊论文,很多都认为宪法序言具有法律效力。2001 年12月,时任全国人大委员长的李鹏发言指出:"特别是宪法序言,最集中地体现了党的基本主张和人民的根本意志,是宪法的灵魂,同宪法条文一样,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陈子明指出,在推进政治改革的过程中,开放党禁和报禁,虽然不是仅有的评判标准,但这两条具有指标性和关键性的意义。即便还不能完全做到开放,也应该朝这个方向推进。

作者:张平

责编: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