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向您提供更好的服务,我们使用Cookies。更多相关信息请查阅我们的数据保护声明。
1997年7月1日,英国結束了对香港156年的殖民統治,香港政权回归北京政府。董建华就任首届香港特別行政区行政长官。北京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香港居民在言论集会等方面比中国大陆居民享有更多自由权利。
现时香港政改的最主要讨论是行政长官和立法会的产生办法。北京政府承诺在2017年允许香港公民“一人一票”选特首,但前提是先由选举委员会选出2-3名特首候选人之后,再由香港选民投票。呼吁实现“真普选”的人士认为,上述方式不是真正的民主选举承诺兑现。
北京11月中通過人大《決定》賦權港府DQ議員,香港民主派立法會議員隨即宣佈總辭抗議。對社福界議員邵家臻來説,這個時刻在預想之中,卻又來得突然,他4年前進入議會,任内曾因佔中案入獄8個月、淪爲「監犯議員」,此後積極爭取囚權及獄政改革。如今告別立法會,他有什麽計劃?抗爭之路能如何走下去?
一北京驻港官员周六表示,未来五年不是香港重启政改合适的时间。甚至未来10年,香港总不能把时间都花在政改上。候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办公室这样回应说。
3月26日,林郑月娥当选香港第五届特区首长。由出身贫寒到成为香港第一位女特首,她的经历也被不少人视为港人努力奋斗、追求向上的写照。但尤其是在政改风波后,林郑民意大幅下挫,可能成为其顺利执政的一大包袱。
第五届香港特首选举于3月26日举行。紧扣着这场选举的重要议题包括"政改方案"、人大"8.31框架"及"1200名选委"之投票制。临近投票日,德国之声中文网为您重温香港特首选举制度及第五届特首选举的发展经过。
前财政司司长曾俊华本周六向选举事务处递交提名,率先正式报名参加特首选举。同一天,香港立法会议员"长毛"梁国雄宣布放弃参选。
香港特首选举参选人、前财政司司长曾俊华于2月6日(周一)公布政纲,称要凭“决心和勇气”重启政改及推行《基本法》23条。为参选推出的众筹活动也令其民望急升,领先被视为得到中联办全力支持的林郑月娥,选举戏码渐入高潮。
香港特首梁振英周三做了任期内最后一次年度施政报告。他指出了香港长期存在的高房价以及停滞不前的政改等问题,但却回避了相关的应对办法。
曾带领发动佔中行动的前学民思潮召集人黄之锋,与学联前秘书长罗冠聪等人,筹组新政党香港众志,并计划派员参选9月的香港立法会选举。与此同时,本土派与伞兵也计划出战立法会选举,但各方未作协调,势掀泛民主派选战乱局。
曾带领反对国民教育和占中运动的学民思潮,周日宣布停止运作,结束该学运组织极为活跃的五年历史。学民成员将会分道扬镳,一方面成立新学生组织,而召集人黄之锋等核心成员则筹组新参政团体,直指9月立法会选举。
周日举行的香港区议会选举,被视为“占中”后反映香港民意的指标,泛民主派及建制派均指对选情不敢乐观。熟悉香港选举事务的学者分析,随着政改方案遭否决,香港社会讨论政制议题气氛不如之前,预测这次选举投票率或会低于2011年。
政改方案撕裂香港,亚投行羞辱台湾,南海争端混淆历史?中国“核心利益”边界正在扩大。
世界重启冷战模式,中美各自将如何应对?北京在香港怎样展开联合阵线?“文化基因论”能否解决香港问题?
香港政改方案本周遭到否决。就在泛民派支持者在立法院外欢呼雀跃时,香港年轻一代开始考虑如何在陆港两地分歧越来越大的情况下闯出自己的一片天。
有评论认为,香港立法会否决政改方案得益于民众的奋起抗争,而中国作家的精神萎缩关键在于自我审查。
各大德语媒体发表了大量文章关注刚刚以失败告终的香港政改。文章纷纷清醒地看到,香港政改方案未得到立法会通过,看上去好像是民主派的胜利,但其实输家是香港的民主进程。
香港政改方案周四被否决后,对香港经济、政治的未来走向会产生怎样的影响?香港城市大学教授郑宇硕认为,政治上,北京方面会加大对泛民派的打压;经济上,两极分化的程度也会进一步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