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向您提供更好的服务,我们使用Cookies。更多相关信息请查阅我们的数据保护声明。
中国政治人物,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中国共产党称他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的提议包括“改革开放”、“四项基本原则”、“一国两制”;其政策影响到了20世纪后期每个中国人,也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世界。
曾疾呼“中国在生病,应该靠民主主义起死回生”的政治人物鲍彤11月9日逝世,享耆寿90岁。这位曾任中共最高领导人赵紫阳秘书的被“软禁”者,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段,还针砭时弊,为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声。
1989年6月4日的一场悲剧,让包括中共前总书记赵紫阳秘书鲍彤和他的儿子鲍朴在内,无数中国人的命运发生重大改变;2022年,当年反对武力镇压的鲍彤以90岁高龄离世。鲍家父子2019年接受德国之声专访的内容也成为追忆。
习近平执政十年,其最重要的调整是将“保江山“置于最高的政治位阶。他所要保的是带有原教旨色彩的“红色江山”,打造一个汲取了邓式改革中某些元素的毛式的2.0 升级版的管制型体制。
中共二十大周日在北京揭开帷幕。105岁的中共元老宋平出席了开幕式,96岁高龄的前总书记江泽民没有出现在会场。一年前被传出负面新闻的中国前副总理张高丽首次公开露面。
十月十六日,中共二十大将在北京召开。一般认为,习近平将打破常规,开启他的第三届中共总书记任期。中国政局今后的发展走向,也受到德语媒体的广泛关注。
十九大的党章修改对习进行了史无前例的歌颂,为他的大权独揽和独裁统治奠定了“合法性”。二十大的党章修改又要达何目的?习会不会假党章的修订,将总书记制变成党主席制?
世界各国都在走出新冠阴影,社会生活恢复正常之际,中国仍在坚持严苛的清零政策。全民检测、封控管理已经令中国经济陷入危险境地。
三个月前,陆克文在美国发布了他的新书《可避免的战争》,内容聚焦美国与中国之间的矛盾冲突。近日,陆克文前来德国介绍新书。德国之声中文网对这位澳洲前总理进行专访,谈及了目前的中美关系,在如今的台海局势下如何进一步理解习近平的使命等话题。
从邓小平时代到习近平时代,中共从戈尔巴乔夫改革总结了怎样的“教训”?时评人长平认为,苏共与中共的路径区别,跟激进改革与渐进改革没有关系,真正的改革必然导致“亡党亡国”。
近日,中共高层似乎已经结束了夏日的北戴河会议,重回公众视野。“一把手”习近平和“二把手”李克强分别北上和南下,在辽宁和广东进行了考察。对于这两位领导人的行程和细节,媒体和公共舆论进行了聚焦和解读。
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参加了香港主权回归25周年庆典活动,尽管街头挂满了彩旗和欢迎标语,但北京高压和新冠疫情的双重冲击之下,香港民间并没有太多的节日氛围。
六四天安門事件雖然當年被國民黨政府形容為「屠殺」,但是隨著時光的流逝,如今在台灣,紀念六四卻成爲非主流的活動。
50年前的今天,仍处在冷战的高峰时期,美国总统尼克松跨越太平洋访问共产主义中国的权力中心——北京。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访问不仅以一种在当时无可想象的方式改变了美中关系,同时也改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西方主流舆论聚焦于中国第三份历史决议与前两份的差异。时评人长平认为,这三份历史决议在出台动机、论述方法和核心内容方面都具有内在的前后一致性。
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闭幕,尽管历史决议全文尚未公布,但全会公报已经展露出决议文的大致样貌。政论家邓聿文做出三重解读,其一便是习近平要到2035年才会退位。
刚刚结束的中共中央六中全会,确定了习近平的领导地位,也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德语媒体认为,围绕习近平的个人崇拜也将进入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