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谨防“蝗虫”蚕食金融市场

Sabine Kinkartz2007年11月15日

厨房卫浴配件生产厂“高仪”几年前被外国金融投资商收购。当时这家企业运作良好、订单丰厚,高仪自己的资产占50%,资金雄厚。但是投资商为了尽快盈利而大笔借贷,将企业榨干后又卖给了另外一个投资商。这样的情况不断反复直到企业破产。德国劳动部长明特菲林将这些投资商称为“蝗虫”,有关对冲基金的讨论也自此开始。但是到目前为止,仍然只是说得多做得少。

https://p.dw.com/p/CEAC
大举入侵

在国际金融市场里打滚就等于在即将爆发的火山上跳舞。仅全球资产的巨大数额就会带来压力。在过去30年,该数字从120亿美元增长到了1400亿美元。人们将这些资金投资在全球的股票、原料以及货币市场,希望获得高额利润。但是一旦全球金融体系遇到危机,就会出现灾难性后果。包括德国总统克勒在内的很多人都看到了这一问题。“货币发行银行和财政部也应该考虑一下。他们应该告诉人们,金融市场哪里存在着危机。谁在控制着它,如果出现问题,谁要付出代价。没有人可以确保,下一次金融市场的危机不会给全球经济带来沉重打击,使全球居民的工作和收入受到严重负面影响。”

首当其冲的是对冲基金。两年前,对冲基金在德国引发了有关“蝗虫”概念的激烈讨论。投机商在利润最高的领域投资,收购企业,将其分解,然后再将盈利的部分卖掉。财政部国务秘书托马斯•米罗夫介绍说,“我们这里所提到的基金并不一定是高额资产,而是有升值潜力的资产。投机商大量贷款,进行投资。”

德国的对冲基金自2004年以后受到严格控制。提供商必须事先对投资资产的全部亏损可能性做出警示。德国资本投资公司协会的拉尔夫•迪斯特介绍说:“基本上,所有所谓的蝗虫的总部都在伦敦。其原因在于,伦敦的税法不会经常出现改变,因此投机商在那里也比较安全稳定。”

而且在伦敦,期货投机商不会受到任何控制。尽管德国今年努力将控制对冲基金提上工业八国的议事日程,但是金融投机者仍然可以为所欲为。德国财政部长施泰因布吕克也承认,各国并没有采取具体的措施,只是呼吁投资者、贷款方以及监控部门,对可能出现的期货基金危机保持警惕。

由于在国际层面无法取得一致,德国政府只能单独行事:通过修改法律,使公司收购行为更加透明,同时保证企业委员会的知情权。除了保值期货基金,外国的国家基金也会受到控制。中国政府宣布未来将把一部分外汇储备转化为国家基金用于投资,德国担心,这样一来自己的核心技术有可能被全部出售。仅在中国、俄罗斯、以及海湾国家,国家以及政府控制的投资金额就达2万5千亿美元。但是德国政府的计划也遭到了经济学者的质疑。德国政府经济顾问小组成员毛诺表示:“关于国家基金的争论不断扩大,现在已经变成了是否应对所有外国投资进行限制的讨论。这涉及到了资本流通自由的原则。值得注意的是,开放资本市场对德国有很大的好处。因为德国是资本输出国,全球金融市场的开放对德国公司至关重要。”

今后如果外国投资者准备收购德国公司25%以上的资产,而国家安全有可能因此而受到威胁,联邦政府将使用否决权。当然,很多工业国家也都存在类似的保护本国企业的措施,尤其是英国、法国以及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