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姆斯的希特勒传记:另眼看独裁者 | 文化经纬 | DW | 15.03.2020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文化

西姆斯的希特勒传记:另眼看独裁者

有关纳粹主义的历史似乎要改写了?爱尔兰历史学家西姆斯的《希特勒:一本全球传记》提出了新的视角。但是这也可能只是希特勒肖像的一块新的拼图。

Adolf Hitler NSDAP Rede vor Mitgliedern

史料照片:希特勒在1933年的一次集会上

(德国之声中文网)有关希特勒的书作数不胜数。尤其最近几年来,不少知名历史学家都为其撰写了传记。现在,剑桥大学国际关系史教授布伦丹·西姆斯(Brendan Simms)也加入其中。这本上千页的传记在去年秋天出版,其德语版于本周面世。

在德国,新出的希特勒传记总会引起关注。德语版问世前一周,德国《明镜周刊》就已发表了西姆斯强调其主要论点的采访文章。西姆斯认为,希特勒内政外交的动力来源于其对英美国家爱恨交加的态度。促使其发动战争和灭绝行动的不是对布尔什维克主义和苏联的恐惧,而是要与英美一较高下的决心。

希特勒与英美:羡慕嫉妒恨

在西姆斯看来,与这种态度息息相关的是希特勒在1914和1918年期间的经历:"(对英美国家的钦佩和敬仰)来自他在一战期间的经历。希特勒反复提及他在前线亲历的英国人的顽强精神。

Cambridge Professor Brendan Simms

西姆斯是剑桥大学国际关系史教授

甚至希特勒的反犹太主义的最深根源都不是对犹太人发自内心的仇恨,而是与美国主导的全球资本主义的竞争意识。西姆斯补充道,而那时在美国掌权的就是犹太人。这意味着,现在要重新评估人们对待希特勒及其动机的看法吗?

多本详实的希特勒传记在过去几年内都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其中的经典之作依旧是英国历史学家伊恩·克肖(Ian Kershaw)分别于1998年和2000年出版的两卷本希特勒传记。克肖重点关注了希特勒和民众的"合作"。这位作者认为,当时的德国人自发地为纳粹意识形态提供了社会土壤。

传记何其多重点却不同

在克肖出版希特勒传记的前后,德国内外有关希特勒的各种传记都有各自的重点。早在1973年,德国历史学家阿希姆·菲斯特(Joachim Fest)就在潜心研究希特勒的基础上为其书写了一部鸿篇传记,也曾一度被视作经典之作、稳坐畅销书排行榜。之后,有证据显示,菲斯特在研究过程中犯下错误,原因之一是他太过相信希特勒的军备部长阿尔伯特·施佩尔(Albert Speer)的言论。犹太人大屠杀并非菲斯特书中的重点。

Buchcover Hitler eine globale Biogaphie

西姆斯的希特勒传记封面

然而,记者兼历史学家斯文-费利克斯·克勒霍夫(Sven-Felix Kellerhoff)去年表示,菲斯特的传记依旧是"七本最重要的希特勒传记"之一。他说:"有一些通俗专业书能够成为经典之作,他们可能内容过时,但依旧值得一读,这本书就是一个例子。"多方从文学角度肯定了菲斯特的希特勒传记。

对于希特勒及其政策的解释,长久以来历史学界有两大阵营为此争论不休。所谓的"蓄意主义者(intentionalist)"认为,希特勒是一个决定性的强大领袖,其思想意识形态对1933年和1945年期间的事件产生了重大影响。而另一派"功能主义者(functionalist)"则侧重强调纳粹体系中各种相辅和相对的团体,而不是希特勒的政治角色。

希特勒其人:历史学家迄今争执不休

至于希特勒政权领导的纳粹主义是如何运行的,为此也有各种具有争议的解读:一些科学家对希特勒是否曾是一名理智行事的政治家提出质疑。研究希特勒精神状态的书籍和文章也层见迭出。

现在西姆斯出版了《希特勒:一本全球传记》。英语国家对此书的反响褒贬不一。英国《卫报》(The Guardian)猛烈批评了本书的主要论点:希特勒的行为仅归咎于他对英美的执念。一位历史学家在"历史新闻网"(History News Network)上指责道,西姆斯居然认为希特勒"精神稳定",他笔下的希特勒是"理性的","而并非一个极度缺乏安全感同时又自恋的反社会者"。美国保守派刊物《国家评论》(National Review)则较为客气地评价道,西姆斯太过强调希特勒的美国视角,这本书虽有缺陷,但却值得一读,哪怕是将其视为争论的一部分,因为正如西姆斯坦言,书中的描述并没有勾勒出"完整的希特勒"。

西姆斯有意重新解读历史

西姆斯在书中的前言确实写道,"该书……从多种角度而言不可与此前的传记同日而语","它显然不是首本、也不会是最后一本重要的希特勒传记"。这些话听似谦逊,但是不久这位作者便以第三人称自信地评价自己的作品称:"如果他的论点经得起推敲,那么也许人们将要重新考量有关希特勒的传记以及或许整个'第三帝国' 的历史。"

除了专注于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政治、社会和历史话题--西姆斯不厌其烦地重复希特勒和其有关英美国家的思索--他对历史的解读里还有其他要点,其中包括:对希特勒而言,法国和苏联没有英美重要,因为希特勒没有将它们视作竞争对手,更没有把苏联视为威胁。

西姆斯:希特勒对国民评价尖刻

西姆斯在书中还提到,希特勒对自己人民的总体印象非常负面,1933年之后也不例外:"他不太看得起起德国人民。他深知他们的贫穷和傲慢,"西姆斯如是写道。早在战争爆发的两年前,鉴于本国的生活条件,希特勒已经认为德国在与英美国家的竞争中败下阵来,"1937年五月希特勒其实已经认输"。

希特勒成为反犹太主义者主要是由于他对资本主义强国美国的不满,西姆斯指出:"事实上,他主要是因为仇恨英美资本主义强国才成为反犹太主义者。"

希特勒与英美国家的关系充满矛盾。早些年里,希特勒直言其羡慕之情:"他对美国尤其感兴趣,也许甚至超过英国,他起初将美国视作榜样国家",西姆斯写道,这主要和希特勒认为美国具有地理优势有关。同时他还认为,这个国家的建立也要归功于从德国过去的移民。

希特勒希望把德国打造成美国的抗衡力量

希特勒很长一段时间"只"想把德国欧洲打造成一个欧洲大国,并无其他目标。他想要一个可以抗衡美国的力量:"希特勒的目标并不是称霸世界,而是德国自保。"

西姆斯总结道:"希特勒的战略从头至尾都是利用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威胁产生对德国、欧洲尤其是英美国家的政治影响。"这是一个大胆的观点,无疑会在历史学家之间引发讨论,而且不仅限于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