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向您提供更好的服务,我们使用Cookies。更多相关信息请查阅我们的数据保护声明。
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德国是老龄化严重的国家,在老年人护理方面也严重缺乏专业人才。中国由于实行了30多年计划生育,认为减缓人口增长,也在逐渐呈现社会老龄化趋势。
德国经济陷入停滞,未来也看不到好转的迹象。过去数年的多重危机暴露了德国经济模式的弱点。
日本去年人口减少了80万,死亡人口超过出生人口的速度达到了历史高位。政府计划扭转这一趋势,但许多人担心其努力并不会奏效。
日本政府宣布每年投入约3.5万亿日元“催生”。出生率下降趋势已对社会诸多方面造成严重影响。
印度在4月底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一地位是否能为印度带来经济方面的好处?面临低生育率、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的中国又是如何回应被印度超车的?
专家们预测,在未来几十年里,中国人口会呈现下降趋势。这对于中国社会意味着什么?对于世界其他地区而言,中国人口的变少和变老又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有人口学专家表示:未来,也许中国不会是世界工厂,但中国肯定会成为高科技和高利润产品的中心。
中国社科院预测,全国养老金将在2035年耗尽结余。中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中,黑龙江省在养老金预算上的赤字最大,为中国其他地区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提供了一个警示案例。
乌克兰战争爆发至今,已有110万名乌克兰人逃往德国。如何提供足够住所收容难民成为一大挑战。一些人口萎缩的德国城镇或许能成为难民的新家园。
有评论认为,奉行农历并不是单一个国家的权利,农历文化也不是任何一个国家的专有权,应该关注到各自社区的习俗,以他们的语言文字和习惯来表达祝贺。
中国的人口出现了数十年来的首次负增长,印度的人口近期超过中国。这对全球地缘格局会造成怎样的影响?中国又能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应对人口危机?德国之声就此专访了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中国人口问题专家易富贤。
上周,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60年以来中国人口首次出现了负增长。根据官方数字,中国现在的人口为14.118亿人。由于出生率一再下降,外界预测中国人口总数在未来10年还会进一步减少。而这可能会对北京的经济雄心造成巨大影响。
法国总统马克龙有关推迟退休年龄的改革计划引爆了大规模抗议浪潮。事实上,欧洲各国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问题,延迟退休年龄似乎已经成了唯一的选择。现在,我们就来比较一下欧洲各国的退休制度。
本周二,中国官方公布统计,2022年中国死亡率首次高于出生率,总人口下降了85万。专家们普遍认为,六十年来中国首次出现人口负增长趋势将对中国的未来发展构成严峻挑战。
中国人口数量自1961年来首次出现下降。柏林《日报》发表文章认为,人口变化长期而言是中国崛起最大的威胁。《新苏黎世报》文章认为,去年增长乏力的中国经济今年的复苏也会较为缓慢。
计划生育政策的终结并未给中国的人口下降趋势踩下刹车:根据官方统计,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22年出现了60年以来的首次人口负增长。专家警告,中国正在滑向人口危机的深渊。
为了阻止全国人口出生率的急剧下降,日本政府正计划增加新生儿夫妇的育儿补贴。批评者认为,只顾扔钱是一种不接地气的措施,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日本人为之自豪的医保系统正面临挑战:缴纳医保费用的年轻人群正在缩减,唯一的解决方案似乎是提高保费,但是日本公众对此难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