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音乐艰难攻打广播电台
2003年12月9日开着车,烧着烤,进着早餐......德国人总爱打开收音机,而任何一个频道,传出的几乎都是英语音乐-英语流行歌曲。流行歌曲方面,德语歌曲只占1.2%。换句话说,每100首歌里只有1首是德国歌星内娜、赫伯特.格罗纳麦尔或普迪斯团演唱的。
很久以来,人们就对这种现状提出了强烈的抗议。比如,德国流行歌曲作者莱因哈德.麦要求给德语音乐一定的配额。除了德语音乐家的宠大爱好者团体外,中小企业经济联邦协会和德国最大的语言团体-德语协会也要求私营的和公法的广播电台给予本国音乐文化以更多的地盘。但他们的出发点是完全不同的。
面对国际媒体巨头,德国以中小企业为基础的音乐经济需要的是机会均等。这是中小企业经济联邦协会主席马里奥.奥霍温提出的要求。他指出,小音乐生产商在德国面对深渊,在外国面临着大片市场的丧失。他说,现在必须紧急煞车了,要达到公平的竞争条件,有时候需要助以一臂之力:
“法国非常明确地先行了一步。自从1995年那里规定了40%的比例以来,本国音乐工业的产品销售额大大上升,而在同一段时间里,德国音乐工业却丧失了四分之一的市场。”
人们购买的总是自己知道的歌曲。由于德国广播电台主要播放英语流行音乐,德国年轻的音乐家们既没有听众,自然也就没有销售额。这方面的经济利益涉及者提出的是,让德语音乐在广播里占40%的比例。
BAP流行乐团的沃尔夫冈.尼德肯或者女歌星内娜等尤其感到遗憾的则是,越来越多的德国人不得不用英语演唱,从而才能在市场上得到听众。前社民党主席拉封丹明确地要求:“我们的语言应该重新成为德语。”他说得很明白,我们的日常用语里英语的泛滥使他感到不舒服。
活动范围遍及全世界的企业家瓦尔特.特尔舒仁也认为,“英语化”给德国带来巨大的损失:“语言是创造性、革新的转轮。我们的青年人今天已经没有能力用自己的语言在音乐方面表达感情。但我坚硬得象岩石一样的坚信,只有在他们自己的母语中,他们才能在思想上深入细节。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才能够获得创造力。假如他们在母语上不再能达到高峰,他们也就不再有能力作出正确的革新与创造。”
特尔舒仁还说,比萨测验的可怕结果表明,德国年轻人在母语上的缺口是多么的大。在这方面受到挑战的不仅是幼儿园和学校,音乐也能对感受细微的语言学习与使用作出贡献。
马里奥.奥霍温指出,这件事关系到一份文化财富,而不是民族主义问题,“德语区是欧盟里远远超出其它语区的最大与最强语区。欧盟中约有1.3亿人掌握了德语。其中9200万人甚至是以德语为母语的。英语或法语的母语人群只有6200万人。”
经济界的代表人物们表示,尽管德语在新入盟的东欧国家里得到广泛的传播,在布鲁塞尔,英语早已经固定成为官方语言。假如接受德语得到广泛应用的事实,许多事情要容易谈判得多。但是,如果一种语言在它自己的国家都得不到良好的照料,甚至越来越多地为英语取而代之,那么它就很难发挥它天赋的作用。有时应该更多地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才能在国际上取得成就。法国已经作出了榜样:它通过法律枪毙了一切英语化,在广播里规定法语音乐必须占40%以上。
(茜尔科.巴尔特利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