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语媒体:习近平让欧洲自爆弱点

2024年5月13日

上周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结束了对法国、匈牙利和塞尔维亚欧洲三国的访问,《法兰克福汇报》继续分析习此次欧洲之行体现出的欧洲的“短板”。《日报》则关注了欧盟企业对中国市场的信心持续下降。

https://p.dw.com/p/4fnn0
贝尔格莱德街头欢迎习近平访问的海报
贝尔格莱德街头欢迎习近平访问的海报图像来源: Darko Bandic/AP/picture alliance

(德国之声中文网)习近平的欧洲之行引发了德国媒体的大量报道,不少评论认为,中国领导人的这次访问,目的之一是让欧洲更加分化。《法兰克福汇报》周日版发表评论认为,习近平选择访问这三个国家,也是因为觉察到欧洲大陆以及整个西方世界存在“裂痕”:

在法国,他遇到了一位虽然比其他欧洲人更强调与中国的‘制度性竞争’的总统,但马克龙同时却又属于欧盟领导人中对美国抱有最大疑虑的一个。中国主席将马克龙对欧洲安全政策独立性的愿景视为一个有利的杠杆,以削弱北约以及‘西方’这一理念,这一点中国外交部长在出访前就挑明了:‘中方视欧洲为多极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极,支持法国加强战略自主。’

习近平赞赏法国的“战略自主'
习近平赞赏法国的“战略自主'图像来源: Ludovic Marin/AP/picture alliance

借助中国来遏制俄罗斯的大国强权政策——对此人们不应该抱太高希望。作为东道主,马克龙的业绩与此前肖尔茨从北京带回来的收获一样乏善可陈。在中国看来,自己未来、或许现在就已是一个多极世界中最主要的一极,而以价值观为基础之秩序的普世理念不过是美国的一个霸权伎俩。习近平和他的小伙伴普京的思维都有着民族主义的定式,围绕着大国空间和势力范围。这种思维在欧洲也并未绝迹,匈牙利和塞尔维亚就是例证。习的访问不仅是对这两个国家的奖赏,也意在加强其作为基地的地位。

作为欧盟成员国和入盟候任国,(匈牙利和塞尔维亚)是中国‘一带一路’全球计划的组成部分,因此破坏了欧盟减少欧洲对中国依赖性的努力。习近平同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宣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而为了感谢来自北京的投资意向,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讲出了‘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评论最后写道:“在短短5天访问时间里,习近平或多或少以微妙的方式让欧洲弱点尽显,仿佛让人在一面不再光洁的镜子前瞥见了自己的形象。这个喜欢以世界楷模自居的大洲,实际上充满矛盾、虚弱、不团结、在重要的安全政策和意识形态问题上立场分裂。中国或许与一年前相比面临更多的经济问题,但在地缘政治博弈中,欧洲人可以向习近平学习。”

欧洲在华企业信心走低

柏林出版的《日报》关注了中国欧盟商会信发布的2024商业信心调查的结果。超过500家在华欧洲企业参加的这次问卷调查显示,在华欧洲企业市场信心持续下降,计划扩张在华业务的企业降至42%,只有15%的企业将中国列为最佳投资目标,均创下历史新低。报道引述了中国欧盟商会主席彦辞(Jens Eskelund): 

“彦辞说,‘欧洲企业越来越担心中国的国内经济’。虽然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今年预计增长5% 左右,但大多数专家认为这些数字说明不了多少问题。‘重要的是GDP的组成’,彦辞说,如果增长来自强有力的消费,才会对企业的营收产生积极影响。但如果中国地方政府只是投资更多的产能,而现有产能已经无法通过需求消化,那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

对中国企业来说也一样。即便是被习近平定为国家优先推动产业的核心行业,其龙头企业的盈利现在也十分微薄。太阳能模板就是最好的例子。在习的产业政策推动之下,虽然大范围的补贴让中国厂家迅速以倾销价格消灭了欧洲的相关产业,但中国企业却赚不到钱。‘巨大的产能过剩让太阳能组件的价格跳水’,研究咨询公司Trivium China的报告写道,‘整个太阳能行业供应链产品的价格,都跌到低于即便是最大、生产率最高的企业的生产成本。’”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2024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