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巴黎动乱一周年报导

Angela Ulrich2006年10月27日

一年前的10月27日,巴黎郊区克利希苏布瓦两名青少年,在逃避警察检查时触电丧生。这也是爆发持续了三周骚乱事件的起因。事件平息后,当局是否采取了善后措施呢?许多青少年绝望地表示,政府毫无作为,郊区青年仍然失业,仍然没有可期的前景。警民间的紧张气氛日渐升高。德国之声记者报导如下。

https://p.dw.com/p/9Igo
“故地”重游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

八名年轻人在克利希苏布瓦市的一个大运动场里踢足球,他们全是黑人。沥青地面坑坑洼洼,球门的罩网早已不见了。二、三十层的灰色公寓大楼耸立在运动场后方,许多窗台儿上晾着衣服。楼下进门口的两边堆满了垃圾、杂物,如破旧的沙发和自行车等等。这里是离巴黎仅15公里的问题城区。

这里就是一年前巴黎郊区爆发骚乱的源头。当时,名叫布纳和聚德的两名青少年为了逃避警察,跳墙落到变电器上,触电身亡。有人在公寓楼墙上喷漆写着“布纳,我们不会忘记你!”,并在下面画了一个红心。穿着带帽子的恤衫、球鞋和宽大裤子的年轻人,站在公寓的大门前。

因警察追捕导致两个男孩触电死亡的意外事件,仅是引起骚乱的导火线。年轻人的不满情绪已积压了很长时间,反抗、造反随时都会一触即发。我们不会善罢甘休的!

两名溜狗的妇女站在街道的另外一边。克利希苏布瓦市发生骚乱一年后的今天,是否有了一些变化呢?其中一人摇摇手说:“大家都很能说,但没人行动起来,全是陈腔滥调。”

艾丝特有四个3岁到16岁的孩子,但凡可能,她早就带着孩子搬到离克利希苏布瓦市越远越好的地方去了。她说,住在这个素质很低的社区,对孩子们的影响很大:三个大孩子放学以后,仍然跟其他孩子混在一起,很容易学会抽烟等一些不良习惯。

克利希苏布瓦市政府设址在离问题社区1公里外的一个小公园里。建筑物外墙上的黄色涂漆已经剥落,它原先是一个狩猎行宫。副市长克莱因说:“两个孩子的死亡,确实是爆发骚乱的起因。而政府也不能推卸处理失当的责任,他们应该于事件发生后立刻表明,两个孩子的死亡令人难以接受,政府将竭尽一切追究发生事故的原因。但糟糕的是,他们尽说些什么‘犯罪份子’等语焉不详的话。这种态度激怒了我们这儿的年轻人。”

克利希苏布瓦市共有居民两万九千人。1/4的居民没有工作,年轻人的失业率更高达50%。政府答应拨发的补助津贴,至今是雷声大、雨点小。该市行政部门的经费比全国各地的平均预算短少1/3。而最令克莱因忧心的是青少年与警察之间一再发生冲突。法国内政部长萨儿科齐解散了克利希苏布瓦市的邻里警察。副市长克莱因遗憾的表示:“我们需要的不是来了又走的特种部队,而是每天在此维持治安的警察。我们甚至还在期盼着政府答应在此设置的一个警察局。现在年轻人和警察之间的嫌隙已深,事情越来越棘手了。”

米希是社会工作者及体育教练。去年骚乱事件发生后,他与朋友们组成了一个名为“停止放火”的互助组织。他们设计了调查表格,具体询问克利希苏布瓦市居民的不满和解决问题的建议。米希宣读了一份居民填写的表格。

《失业的人太多,尤其是移民根本找不到工作。我的建议是:必须加强培训教育。》这很有意思,他们知道,本身缺乏专业技能是问题所在。为了寻求解决方案,他们不仅向别人请教,也自我反省。

最近市政府正举办一项名为“消除偏见的克利希苏布瓦市”摄影展览。十二名专业摄影师将镜头聚焦于克利希苏布瓦市。为了展现该市的内部面貌,摄影展组织者赫伯尔也要求居民提供照片。他说:“照片可以补充语言的不足和减少对话困难,并触动人心。从两个角度看事情,也就是以专家观点和当地居民的视角来接触问题,是个不错的展出构思。居民的照片看上去也许显得单纯,但他们了解真实情况,有自己的看法。”

克利希苏布瓦市已作出比其他单位更多的努力。该市已成为一种象征。副市长克莱因说:“冲突的火药库还在,它就是本区居民的无助和绝望感。也许现在的情况比原先更严重,因为他们曾进行了激烈反抗,许多人以为情况会获得改善。然而,骚乱事件的导因仍然存在。”

德国之声版权所有
http://www.dw-worl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