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望台海局勢緩和 澳洲重申「一中政策」 | 德国之声 来自德国 介绍德国 | DW | 15.08.2022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政治

寄望台海局勢緩和 澳洲重申「一中政策」

在美中台三方因為佩洛西訪台和軍演造成關係緊張之際,澳大利亞副總理日前受訪重申澳洲的一中政策,希望台海「恢復正常的和平」,並表示希望建立穩定的澳中關係。

澳洲副總理兼國防部長馬爾斯(資料照)

澳洲副總理兼國防部長馬爾斯(資料照)

(德國之聲中文網)美國眾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訪台後,中國解放軍在台灣周遭舉行軍事演習,並發射導彈,引發周邊國家關注和緊張。台海局勢升溫之際,澳洲副總理兼國防部長馬爾斯(Richard Marles)重申了澳洲政府對一中政策的承諾,也希望建立穩定的澳中關係。

根據天空新聞(Sky News)報導,馬爾斯上週日(8月14日)在受訪時表示,「希望看到恢復正常的和平行為」。他說:「從澳大利亞的角度來看,這是不希望看到任何單方面改變台灣海峽現狀的基礎。」

馬爾斯續道:「這意味著我們的『一個中國』政策一直是澳大利亞政策的現狀。事實上,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對美國和其他國家來說也是如此。」

馬爾斯表示,他不相信澳大利亞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會阻礙堪培拉與北京之間雙邊關係的修復,但表示希望看到這種關係處於「更好的位置」。不過他也說,在建立穩定關係的過程中,「我們承認與中國的關係將面臨挑戰」。

根據澳大利亞版本的「一中政策」,台灣被承認為中國的一部分,不被承認為自己的國家。但是,澳洲的「一中政策」也如同美國,允許澳洲和台灣進行非官方接觸,包括讓澳洲國會代表團的議員訪問台灣。

中國駐澳大使肖千上週在澳大利亞「全國記者俱樂部」發表演講時強調,中國一直耐心等待和平統一,但亦不排除會採取一切必要方法去處理(台灣問題)。

中國駐澳大使肖千(資料照)

中國駐澳大使肖千(資料照)

自5月澳大利亞工黨新政府上台以來,2020年以來緊張的澳中關係有逐步解凍的跡象,兩國也恢復了外長和其他部長級官員的雙邊會談。對此,馬爾斯強調,澳大利亞試圖「以一種專業、清醒和外交的方式說話。」他說,阿爾巴尼斯政府的做法,將是「專業的」和「尊重的」,不會損害澳大利亞的國家利益。 

中國威脅論?

澳大利亞政府尋求修復澳中關係的同時,與中國仍有不少摩擦齟齬。根據美聯社報導,儘管通貨膨脹和經濟衰退的擔憂嚴重困擾著選民,但從英國和澳大利亞,再到美國及其他地區的政治競選活動中,都面臨了同一個質疑:中國威脅。

澳大利亞智庫洛伊研究所(Lowy Institute)6月發布的一項調查指出,澳大利亞人越來越關注中國——這個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夥伴。四分之三的受訪者表示,中國在未來20年內有一定可能成為澳大利亞的軍事威脅,相較2018年大幅上升了30個百分點。

但也有中國專家表示,西方政客許多的對華言論,目的是政治上的譁眾取寵。

「我剛從澳大利亞搬來,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曾在洛伊研究所工作的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Chatham House)亞太項目主任布蘭德(Ben Bland)說,在英國「也有類似的氣氛,一些政客試圖將中國威脅作為國內政治工具。」

布蘭德說,從英國到澳大利亞,政界談論中國的方式發生了巨大轉變,從過往關注商貿關係轉變為「通過對國家安全和經濟競爭力的威脅」來看待中國。在澳大利亞大選中,保守派在關鍵的國家安全問題上指責中左翼工黨可能會安撫北京,但這個策略失敗了。澳大利亞工黨的勝利,結束了九年的保守派政權。

澳呼籲美中保持溝通

根據《悉尼先驅晨報》報導,儘管美中兩國之間在台灣問題上的緊張局勢日益加劇,但澳大利亞仍希望兩國能擱置台海議題,在氣候變遷議題上保持溝通。澳大利亞氣候變化部長寶文(Chris Bowen)呼籲,中國和美國應恢復氣候談判。 

寶文14日在受訪時表示,長遠來看,讓兩個最大排放國繼續保持交談,對世界來說更好。他說:「在中國和美國之間的所有緊張關係中,迄今為止一直被圍繞的一件事就是氣候討論。」 

「我確實希望恢復這些談判,並解除暫緩狀態,因為這是一個打擊。如果這些談判能夠恢復,那就更好了。」寶文強調。 

除了軍事演習,作為對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台回應的一部分,中國於8月5日宣布將暫停中美氣候會談。 

美國氣候問題特使克里(John Kerry)當時表示,如果這兩個最大的排放國不能在氣候方面保持合作,世界將遭受苦果。他稱,中國該項決定是判斷失誤且令人失望。

(Sky News、《悉尼先驅晨報》、美聯社)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D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