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客座评论:中国还没有领导全球抗疫的地位

2020年4月8日

德国之声客座评论员张俊华认为,作为第一个进入"后病毒时代"的大国,中国确实有些资本美化自己的形象,但战狼外交可能把这盘好棋走成臭棋,而这必将加速中国与西方大国脱钩的过程,其国家的可信度和大国形象也将荡然无存。

https://p.dw.com/p/3acrW
China Wuhan Rückkehr zur Normalität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AP/Ng Han Guan

(德国之声中文网)上个月22日起,中国官方宣布疫情零增长。4月7日,中国经历了没有因新冠病毒而死亡案例的第一天。 应该说,这个国家已经进入了"后病毒时代"。 可以欣慰地预料,在这个月下旬或月末,欧洲不少国家,诸如德国、奥地利也很有可能进入这个阶段。

当中国宣布疫情零增长时,国内外很多人持有怀疑态度。这种怀疑完全有其根据的:我们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在疫情初期地方与中央层面在对外(即对国内百姓和国际社会)数据上作假的"习惯动作",而正是这些有意的造假或漏报以及与其配套的违反常识甚至是毫无人性的压制,才造成了后来酿成的病毒大面积高速度的扩散。即便在公布零增长消息不久,官方没过几天就承认了在统计中没有把无症状的病例算入其中。这样,零增长之说很快被击破了。 对于零死亡,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也会得知到底如何。 然而,不管咋样,这个大趋势已定:即中国医务人员和各级政府与民众在封城之后所作的努力甚至是牺牲,获得了巨大的成果。

但是,中国远没有处在一个可以坦然和信心备足地称自己为"全球抗疫领导" 的境地。 习近平主席现在面临的挑战,虽然在紧迫性方面比抗疫时期的要好多了,但是,一大堆令人头疼的挑战还等着他呢。

三大挑战

挑战之一就是如何保持并扩大抗疫的成果。首先,国内病毒复发的危险依然到处存在,复工之后则更增加了防控的难度。 与此同时, 国外输入中国的病毒人员也会不断出现,况且,疫情的波峰在西方国家尚未结束,而在发展中国家刚刚才起步。 当然,笔者以为,中国在应付这个挑战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尽管它会走的非常谨慎小心。经过了武汉的苦战,各界已经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中国有这个实力和技术应对零星出现的复燃现象。 况且,正是这次武汉事件,更强化了政府对媒体包括互联网的控制,强化了居委会的对自己领地的管控,同时也提升了数据化在监控中的作用。也就是说,即便出现部分地区的复燃,通过掌控的媒体也能将其以大化小,或者干脆不报道。 从政治层面看,威权统治形式在这场危机后,并没有出现自我改革的迹象,而是变得更精微老练甚至脸厚。

挑战之二是国内的经济。中国自己的经济需要一个康复过程。但这个康复过程又是与中国之外的整个世界经济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如上所说,很多正处在和面临疫情高峰的国家目前都还不知什么时候能结束这个噩梦呢。如果没有他们,特别是如果没有美国和欧洲的经济正常化,中国也很难独善其身,所以,整体来说,经济的发展无法太乐观。数据已表明,中国的对外投资以及习近平力推的一带一路项目,已因新冠疫情大大受阻,并且将进一步走下坡路。一大批倒闭的企业以及随之增长的失业率也成了棘手的问题。 中国政府意识到,唯一的出路就是扩大内需,提高国内消费能力 。 尽管这不能弥补病毒灾难造成的所有的损失,但凭中国地大人多的优势,多少也能应付一些。

挑战第三方面是中国从抗疫时期开始的外交政策。中国的对外政策处在十字路口。如果中国领导精英不能对其现有的政策作根本调整,那么,他们将在世界上树敌众多。

中国媒体从自己一开始提出并使用"武汉肺炎" 这个名词,到要求世界卫生组织把该病毒改变其称呼,改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 反映了中国领导精英对病毒的追根溯源问题的处理方法和导向性措施。 这在病毒扩散范围比较小的前提下,也许不是太大的问题 (尽管对中国人民特别武汉人本身还欠着一个如何说清楚的问题)。 但是,在目前世界上如此多无辜民众都在遭受这场全球性灾难的时候,这自然使人会对中国原先对病毒各种叙述以及有关数据提出很多疑问。迄今为止,英国首相约翰逊,美国政府以及一些律师团体,印度的媒体甚至是伊朗的卫生部发言人Kianoush Jahanpour,都在质疑中国原先公布的数据以及对病毒实际扩散范围的描述,并认为中国当初在误导世界。同时,上述国家中不少机构已提出和酝酿在灾难结束后控告中国有关方面的计划。 可以想象,这个群体将随着病疫受害者数量增加而更有扩大。不管这些诉讼是否成功,这些事本身不会使习近平主席愉快,更不利于中国的整体形象。

Coronavirus | Internationale Hilfe für Italien
中国向疫情重灾区意大利派遣医疗人员图像来源: AFP/Stringer/Ansa

自我感觉良好

而中国外交界对此不但没有预感,相反似乎自我感觉良好。一方面,中国大力宣传自己是世界的榜样,树立自己是抗疫领袖的形象 ,另一方面,首次出现了像由赵立坚这样政府发言人带头用非正式途径,为中国"甩锅"抛出美国是这场灾难肇事者的阴谋论。

中国战狼式外交也体现在它如何回应各国对其出口或是捐赠的急需的医疗用品方面。 本来,世界各国确实很感谢中国在这方面做出的贡献。而这种贡献,实际上能补偿本来对这个国家一些不好的记忆。但是,国内一些生产商为了赚快钱,不顾质量,更无视各国在抗疫这个非常时期。这样,在产品出现各种问题时,给接受国家带来极大的心理和物质的打击。现在,尽管中国政府对出口产商已有了更严格的标准, 但是,就是在政府层面,急于想从这种解救别人的产品得到其他好处的做法处处可见。比如说,中方要求法国已对华为开放在其国家内的5G建设为进口继续的口罩的交换。这里,笔者不是说,生意的交换不可行。但如果这种交换非要发生在他国与病毒作搏斗,救人命的关键时刻,那这种外交政策显然不道德也不聪明。

应该说,作为第一个进入"后病毒时代"的制造业大国,中国确实有些资本美化自己的形象,而且这些资本正在增值。但是,外交部却通过这种狼性的外交把这盘好棋走成臭棋,并且这个趋势正在得到强化。从贸易战前"厉害了,我的国"之影片的出现,到今天的战狼式外交,中国的领导精英似乎已决定坚决走自己的路,而沿着这样一条路走下去。这必将加速中国与西方大国脱钩的过程。 即便中国依然能勉强地保住制造业大国的地位,但如果中国外交不作及时的调整,其国家的可信度和大国形象将荡然无存。

 

本文作者张俊华为徳籍华人政治学者,在德国生活三十余年。他曾就读于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此后曾执教于柏林自由大学等高校。现为法国Ecole Universitaire de Management客座教授。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导,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 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