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向您提供更好的服务,我们使用Cookies。更多相关信息请查阅我们的数据保护声明。
来自太阳辐射出的光和热所具有的一种能量。
目前已经发展了一系列太阳能应用技术,包括太阳热能集热器,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热能发电,人工光合作用等。
中国被看作是可再生能源的先行者。中国为自己制定下到2060年实现气候中和的目标,但另一方面这个国家却仍在大举修建火力发电厂。中国为何会拥有这矛盾的“双重身份”?
欧盟外交最高官员博雷利今年曾两度推迟访华,《商报》介绍了他周四开启的中国之行最重要的看点;《法兰克福评论报》则关注了中国光伏产品大举占领欧洲市场后引发的反弹。
欧盟担心本土汽车制造商被有价格优势的中国竞争对手抢占市场,就像当年本土光伏产业被中国太阳能产业击败一样。如今,欧洲已对中国光伏产品形成了巨大的依赖。
俄乌战争加剧了欧洲的能源危机。为摆脱这一困境,欧洲正通过扩大太阳能发电来加速能源转型。然而,欧洲对中国产光伏设备的依赖程度超过了当初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超过四分之三的太阳能发电板来自中国。
来自中国江苏的一名太阳能企业股东和前高管因在德国受到经济违法指控,在慕尼黑机场被拘捕。虽然他很快被释放,但案件进展仍令人关注。
消息人士称,印度考虑将光伏板的进口税减半,并同时降低光伏产品的商品与服务税,以此弥补本地产能的不足,满足不断增长的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去年,为抑制来自中国的进口,印度对光伏产品征收高达40%的关税。
在欧盟峰会上欧洲人取得的普遍共识是,少了美国或是中国都不行。《柏林报》指出,这令欧洲人陷入进退两难的处境。《法兰克福评论报》关注对中国光伏产品的过度依赖为欧洲能源转型造成的困境。
为了确保未来的永续性,欧盟正在酝酿新计划,希望使关键金属的供应链多样化,比如开采本土矿藏,以摆脱对中国稀土金属的依赖。欧盟目前98%的稀土金属都靠从中国进口。
太阳能发电板正在世界的各个角落生产清洁能源,可是制造这些光伏发电板却会排放不少污染物以及温室气体。随着技术的进步、工艺的改良,光伏发电板的生产过程今后也有望更环保。
《商报》关注了德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中国议题上的矛盾立场,注意到这些企业在加大投资中国的同时,也在扩大对替代市场的投入。《北巴伐利亚信使报》则担心,欧洲太阳能发电高度依赖中国制造,将让欧洲能源继续依赖专制国家。
《新苏黎世报》批评美国单边行动与中国大打科技战有可能会连累盟友,为盟国的能源转型制造障碍。《南德意志报》关注到德国在能源转型中遇到的两难境地:一方面需要中国生产的绿能设备,但另一方面又可能陷入对中国设备的依赖。
2021年登陆火星的中国火星探测器「祝融号」于完成任务后进入休眠状态,以度过火星的冬季。不过,原来应在去年12月结束休眠、重新启动的「祝融号」至今还没出现任何活动迹象,中国航天局也未对此作出表态。
普京的战争是否在推动德国能源转型?乌克兰战争让德国更加致力于发展可再生能源。不过,这一进程常常受阻。究竟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有评论认为,在习的第二任期,随著反习派主力被清洗或投诚,习派福建帮和浙江帮都已在中共的不同部位握有实权。尽管同是习派,在中共二十大前,内部也有权力争夺的动向。
花了三年時間和所有積蓄,盧瓦瑟萊開發出環保太陽能飛機。他的下一個目標是說服航空業,民航機也能用太陽能飛行。為了證明飛機性能,他展開了空中環法之旅。
高温干旱时节,河流蒸发量急剧上升,工农业以及居民生活用水需求难以保障。美国加州另辟蹊径:他们用太阳能发电板覆盖河道,既能减少河水蒸发,也能缓解能源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