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向您提供更好的服务,我们使用Cookies。更多相关信息请查阅我们的数据保护声明。
天安门坐落在中国北京市中心,故宫的南端,与天安门广场隔长安街相望,是明清两代北京皇城的正门。1949年10月1日,在这里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大典,它由此被设计入国徽,并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之一。
1976年“四五运动”、1989年“六四事件”都发生在天安门前的广场上。
中国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遗体周四(11月2日)在北京火化。北京天安门广场下半旗悼念。经济学者、改革派政治人物李克强在今年3月刚刚从国务院总理的岗位卸任,上周五他在上海突发心脏病逝世,享年68岁。
研究“六四”镇压的知名加拿大籍华裔学者何晓清的签证延期被香港当局拒绝后,遭到香港中文大学“立即解聘”。她曾在哈佛大学任教,开设“六四”研究课程。
因参与维权活动而多次受到拘捕的中国异议人士陈思明8日称,他已抵达加拿大温哥华,并感谢各界支持与协助。此前他曾滞留于台湾的桃园机场,并表示希望不要被遣返回中国。
中國有意透過立法,將「愛國主義教育」擴大實施至港澳台及海外僑胞。旅居他鄉的中國異議人士告訴DW,隨著極端聲音激增,海外可能出現更多訴諸暴力的「小粉紅」;專家則認為,該法凸顯了北京的不安全感。
网友反应,多个中国网络平台在六四期间都出现审查变得更加严格的现象,甚至连一些应用也以「系统维护」为由,暂时禁止更换用户头像和昵称。与此同时,不少外国驻华大使馆在微博上隐晦地发文纪念六四,但大多都迅速被删除。
六四34週年這天,根據香港警方週日晚間統計,有1人因「涉嫌妨礙警務人員執行職務」遭到拘捕;23人因「涉嫌破壞社會安寧」遭帶走,其中包含社民連主席陳寶瑩。眾多國際人權組織發聲批評。
台北在6月4日這天大雨不斷,自由廣場上的六四34週年紀念晚會吸引了近千人參與,雖然規模不比香港維園往年的紀念人潮,但在中國政府不斷文攻武嚇下,仍有不少台灣各年齡層的民眾到場響應,德國之聲記者也在現場看到幾位不斷拭淚的香港參與者。
六四34周年前夕,遇难者家属组成的「天安门母亲」组织发布祭文,重申对六四屠杀「真相、赔偿、究责」的三项诉求。与此同时,德国驻华大使馆周日凌晨在微博发帖悼念六四遭删除。
香港六四紀念劇《5月35日》無法在港公演,今年首度移師台灣——這對香港人與台灣人來說有什麼意義?香港逐漸被「清洗」的六四記憶,能在台灣移植、落地嗎?DW採訪幕後團隊與學者理解他們的答案。
几十年来,香港一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唯一一个举行大规模纪念六四活动的地方。不过,2020年香港国安法出台后,这一传统就宣告中断。香港人正通过其他方式,努力保持对六四的记忆。纪念活动的主场则悄然移向海外。
由八九民運領袖籌辦的六四紀念館,正式在美國紐約開幕,展出34年前六四事件的歷史物品。香港曾經作為支援中國民運的集中地,今天也成為展館的一個特別元素。
天安門事件將屆34週年之際,「六四紀念館」在紐約開幕。在香港當局系統性抹去這場大屠殺記憶的此刻,專家告訴DW,海外的紀念活動將延續香港的傳統,也代表人們對自由和民主的渴望不會那麼容易被澆熄。
香港警方五月初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扣押了「国殇之柱」,这件艺术品纪念了在1989年天安门事件中牺牲的抗议者。在5月22日,其创作者高志活(Jens Galschiot)在德国柏林为「国殇之柱」复制品揭幕。
本周一,“国殇之柱”在柏林落成揭幕,以纪念1989年6月4日,中国大学生民主运动所遭受的血腥镇压。原本竖立在香港大学校园内的“国殇之柱”则已被当地警方以涉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名而被拆除没收。
香港警方國安處日前扣押六四紀念藝術品「國殤之柱」,《華爾街日報》(WSJ)評論文章質疑港警「未經正當程序」,香港保安局長鄧炳強致函該報駁斥。他在信中說了什麼?
香港警方发表声明称,国安处周五上午持法庭手令採取搜查行动,在元朗区检取一件与一宗“煽动他人颠覆国家政权罪”案件有关的证物。“国殇之柱”创作者、丹麦雕塑家高志活称“这太离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