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外文摘:“棉花战争”只是一场序曲? | 媒体看中国 | DW | 04.04.2021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媒体看中国

墙外文摘:“棉花战争”只是一场序曲?

有评论认为,新疆“棉花战争”中,中国主动推动了“脱钩化”。本来在各自国家帮中国说话的西方企业被“逼反”了。而经济上的脱钩化,会进一步推动政治上的敌对。

(德国之声中文网)台湾《上报》发表文章《中国逼反了这些原本帮它说话的西方企业》,作者杜心武说, "良好棉花发展协会"称得上非常有影响力,也非常有公信力。它不认证的产品,协会成员不用,这本来就是协会成员的义务。所以,不用新疆棉花这事,根本和个别的品牌商无关,这就是为何H&M非常冤枉之处。

China boykottiert westliche Bekleidungs-Firmen

台湾《上报》文章称,不用新疆棉花这事和个别的品牌商无关,H&M成为众矢之的非常冤枉

文章说,根据中国的逻辑,企业在哪个国家就要遵守哪个国家的法律和标准。那么西方企业在西方发表声明,就是遵守西方国家的法律和标准。在以往,这些企业只要不在中国发表类似声明就可以(或者其中国分公司用中文发表安抚声明),但现在,中国把手伸到外国,要求西方公司在外国也要遵守中国的准则。而很多西方企业连"沉默权"也没有,不发声明就会被中国指责为"不支持新疆棉花"。

作者说,最后的结果只会是中国主动推动了"脱钩化"。而且,本来这些西方企业都是在各自国家帮中国说话的主力,现在它们被"逼反"了,经济上的脱钩化,当然会进一步推动政治上的敌对了,这对中国当然是不利的。其实,就算现在,中国大打民族主义牌,让西方各国见识了"战狼"的威力,已把西方国家推到一起。这种民族主义牌或许能凝聚中国人心,但对中国还是弊大于利。

中国与欧洲打交道难度大增

香港《端传媒》发表文章《天安门事件后最紧张的中欧关系:新疆问题是否会引发更激烈对抗》,作者碧德说,中国制裁了欧盟塑造共同外交政策的"脚本作者",而这个委员会今后还将继续起草与中国有关的政策。这些高级外交官在本国外交系统内地位举足轻重,无一例外都有丰富的担任驻外大使经历,若旅行禁令也适用于他们个人身上,甚至是各国后续继任者,不难预计未来会出现复杂且难以处理的情景。

作者认为,人权制裁与经贸制裁不一样,意识形态上的姿态大过利益上的伤筋动骨,这也是拜登上台后能迅速集结西方盟友对华施压的原因,侧面显示出新政府更为纯熟的外交手段。可以想象到,欧盟在经济贸易和科技标准上与美国逐渐趋近,是接下来四年中的大概率事件,人权问题会在价值观外交的引领下嵌套进其他议题中。中国在拜登政府时期下与欧洲打交道难度将高好几个台阶,因为首先面临的就是一场意识形态的道德战争。中国对欧洲的战略方向,过去四年在于想办法拉远欧美之间的距离,也颇取得了一些效果,但在未来更有可能以"你们不配"的姿态,令对方更紧密团结起来围攻自己。

新疆"血棉花"会砸到台商的头吗?

台湾《新新闻》发表文章《棉花战争,台商当心被血棉花砸头》,作者顾尔德说, "棉花战争"不会只是中、西方互扔"血棉花"而已,更会扩及各产业链,甚至台商也会受牵连。这场棉花战争涉及几个关键词:反恐、再教育营、援疆、脱穷,以及最重要的供应链重组。

文章说,在欧盟制裁公布前,3月10号欧洲议会通过一项立法提案,要求欧盟执委会尽快就跨国集团企业伦理道德问题制定法案,迫使企业对其供应链负责,协力厂商要符合各种社会规范,包括禁止童工、禁止强迫劳动、工安、最低工资与环保、永续等要求。这个规范供应链的法规估计在2022年初上路。和美国《防止强迫维吾尔劳动法》一样,这项立法除了要求企业自身,也要求企业对其协力厂商负起相关责任。这个法案并非针对中国,但肯定对这个"世界工厂"影响最大,其影响还可能造成全球供应链重组。台商去年才在ASPI报告中被点名,如今更得提防欧美强化规范供应链之际,不要再被血棉花砸到。

 [摘编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 2021年 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相关音频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