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习马二会”释信号?能否奏效?
2024年4月11日(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週三(4月1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会晤台湾前总统马英九。两人相见、握手数秒后,习近平微笑向马英九说道:“你都没变”。习近平称呼马英九为“马先生”,马英九则称习近平为“总书记”以及“习先生”。
这是1949年以来,中国领导人首次在北京会面台湾前总统,也是2015年历史性的新加坡“习马会”后,两人再次碰头。
台湾政治大学外交系教授黄奎博曾在2015年“习马会”时担任马英九随团顾问,他向DW表示,这次习近平以党职身分会见已是一介平民的马英九,但仍高规格接待,陪同出席的官员阵容也都是相关职务的重要官员。
政治大学东亚所特聘教授王信贤则向DW指出,习近平选在与外国元首会谈常用的东大厅举行,而非外传的福建厅和台湾厅,是“非常刻意”的举动,以避免外界有“矮化”之感。
同声强调“中华民族”
在公开发言环节,习近平先是赞许马英九:“素有民族情怀,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两岸青年交流,势必振兴中华,我对此高度评价。”
习近平接续表示:“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任何心结都能化解,没有什么问题不能商量,没有什么势力能把我们分开,海峡的距离阻隔不断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制度的不同改变不了两岸同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客观事实,外国的干涉阻挡不了家国团圆的历史大势。”
马英九则在发言时表示:“最近30年,在两岸中国人的努力之下,一步一步迈向共同振兴中华之路。虽然两岸在不同的体制下发展,但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应该互助合作,致力振兴中华。这也是2015年我与习先生会面时,双方达成重要的共同信念。”
马英九称,自己去年带领大学生访中时发觉,“两岸大学生那种自然的水乳交融,可说是‘浑然天成,欲罢不能’”,有助于两岸和平。他还表示,“没有稳定和平的两岸,就没有安定进步的台湾”,两岸近期情势紧张,不少台湾民众不安,“如果发生战火,对中华民族都是不可承受之重”。
台湾学者王信贤分析,“习马二会”大部分有共识,但也有些许交锋。北京希望谈到的3个内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和两岸青年交流——马英九都有提到。这显示北京这些年对台湾非常在意的问题,除了法理台独外,也很在乎台湾是否有“去中华民族”、“去中华文化”的“文化台独”问题。
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系副教授庄嘉颖则告诉DW,习近平与马英九说法重叠的部分,是以血缘和土地为基础的民族主义为主,但这对于以普世民主价值为政治认知的台湾民众来说是否具有说服力与共鸣,值得怀疑。
“九二共识”重上台面
马英九在“习马会”重提“九二共识”,他称两岸在1992年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未来两岸应该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求同存异,搁置争议,共创双赢,共同追求和平发展。
黄奎博认为,根据两岸互动的默契,习近平一定事先知悉马英九会提到“1992年各自表述”。这显示习也愿意突显两岸过去曾存在的求同存异,不坚持只能讲述中共诠释下的“九二共识”。
王信贤指出,习近平虽谈到“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但措辞并没有特别强硬。例如,习并没有谈及“体现一中原则的九二共识”等内容,这与新加坡“习马会”时的立场一致。
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系副教授庄嘉颖则认为,习这次愿意与马会面,其中一个考量或许是要向台湾表明:只要接受“一中”和“九二共识”,就有可能会被中共宽待,而和平务必建立在中国可以接受的条件和前提下。不过双方在谈及“九二共识”方面,“似乎有点各说各话”,习并没有给予“一中各表”或“中华民国”做出任何表示或回应,更没有为之前“九二共识”与“一国两制”挂勾做出任何厘清或解释。
时机与信号
“习马二会”的时机落在美日峰会同日、美日菲峰会前夕。此前有消息传言这是刻意安排,北京目的是让“马当北京棋子对抗美日菲峰会”,遭马英九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否认。
黄奎博认为,“习马二会”仍属两岸内部事务,且是中共与国民党前主席的会面,并非如像台湾所谓的“国安人士”所言,刻意拉高以对抗美日(菲)峰会或是英美澳的AUKUS联盟——毕竟“中共不会想要在任何与台湾的互动被‘国际化’”。
台湾政治大学亚太研究助理教授南乐(Lev Nachman)向DW表示,从中共的角度来看,“习马二会”与其说是为了体现两岸友好,不如说是为了体现中国有能力形塑该地区的地缘政治叙事,同时“试图淡化美日菲会议的重要性”,否则不会安排在同一天。
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系副教授庄嘉颖则指出,北京希望利用“习马二会”在赖清德就职总统前向台湾喊话,再度表明中方的立场和条件。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太学院讲师宋文笛向DW分析,北京可以藉此安抚中国国内民意“仍有理由对台湾保持耐心”,并向台湾表明盡管两岸军事关系紧张、民进党政府连任,但目前北京仍倾向通过赢得民心实现“和平统一”,同时也可向世界各国发出信号:“与北京交好是一项值得进行的长期投资。”
但宋文笛也指出,北京对马英九的持续关注可能表明:“北京无法找到或培养出另一位具有同等地位、愿意对北京扮演鸽派角色的台湾政治人物。”
象征大于实质意义
马英九卸任台湾总统已经8年,并不具有政治实权。在台湾政坛与国民党内的影响力与2015年“习马会”时不可同日而语。
今年初台湾总统大选前夕,马英九接受DW专访时回应是否信任习近平时,他表示“就两岸关系而言,你必须如此”,引发轩然大波。有分析认为,马英九的发言实质伤害了国民党总统候选人侯友宜的选情。
马英九此次访中多次强调,这是“和平”与“友谊”之旅。政大东亚所特聘教授王信贤认为,总的来说,“习马二会”有助于和缓两岸关系,对赖清德和民进党政府来说,“也不一定是坏事”。
他表示,透过与马英九的会面,北京对于民进党政府的两岸关系定位“標准就出来了”。只要民进党政府走马英九路线,“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两岸就会和平,但中国也不期待赖清德会走马英九的这个路线。
国际学者教授南乐(Lev Nachman)则持不同意见,他认为马英九与习近平会晤未必会损害两岸关系,“但确实没有任何好处”。南乐表示,习近平与马英九会面是为了试图展示中国仍有办法接触台湾,“而马英九是一个完美的人选”,但由于马英九实际上不再是总统,甚至不是民选官员,无法实施任何形式的变革或制定任何形式的政策。
“从根本上说,这在很大程度上是象征性的,且只对那些仍然认为马英九是中华民国象征的人具有象征意义。而在台湾,这样的人越来越少。”
(DW记者杜宗熹对本文亦有贡献)
© 2024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