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向您提供更好的服务,我们使用Cookies。更多相关信息请查阅我们的数据保护声明。
中国和日本是近邻,两国是亚洲经济上最强大、政治上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两国关系重要又复杂。
由于历史原因,对中日关系影响至今的几个问题包括日本对战争罪行包括南京大屠杀事件的态度,日本政府高层参拜靖国神社,中日在东海岛屿主权归属上的分歧等。与此同时,中日又互相是重要的贸易伙伴,在经济上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本周日,南京举行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这是中国自2014年以来第7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参与者为大屠杀中的死难者进行“烛光祭”,悼念逝者,守望和平。
中日外长同意,本月恢复受到新冠疫情影响的商务人士往来。此外,双方将继续就东海岛屿争议谈判。王毅此次访问是9月日本首相菅义伟就任以来两国间的首次高级别会晤。
中国正在强化对目前日本管理的钓鱼岛(尖阁诸岛)的主权诉求。到目前为止,日本的反应非常谨慎。但最新的发展正在威胁相对良好的中日关系。
《新苏黎世报》发表裴敏欣的客座评论,阐述日本新任首相菅义伟将面临美中之间哪些更为艰难的抉择。《世界报》报道德国议员关注香港民主人士黄之锋再次受审。
日本新首相菅义伟将采取怎样的外交政策,尤其是如何在中美激烈对峙的格局中寻求平衡,受到各界关注。通过与习近平的电话会谈,他强调了两国合作的重要性,但在邀习访日的问题上,他选择了暂时低调回避。
卸任三天之后,安倍晋三前往参拜靖国神社。这是他自2013年12月以来的首次参拜。
《每日镜报》关注了欧盟与中国领导人的视讯会议,呼吁欧盟及早抛弃注重经济牺牲人权的对华政策。《标准报》则将目光投向了日本新首相菅义伟,指出他将在对华政策上遇到难题。
日本当地时间周一下午,自民党总裁选举投票结果揭晓:现任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获得总共534票中的377票,远远超出了前外相岸田文雄、前内阁府特命担当大臣石破茂这两名竞争对手。
新冠疫情与经济复兴如何平衡?日中关系和日韩关系可能走向何方?日本和平宪法还要不要修改?明年大选胜败如何?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因为健康原因辞职,他的继任者将面临诸多挑战。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宣布辞职。作为日本史上连续在位最久首相,安倍任期的对华政策对两国关系有何深远影响?而后安倍时代,中日关系又将何去何从?中美两专家有以下分析。
中日钓鱼岛之争近日不断升温,日防相河野太郎与中国驻日大使孔铉佑会面商讨如何降温。面对中国在海上行动不断,河野太郎也表示加入「五眼联盟」的意愿。
日本政府近期多次抗议中国海警船之进入尖阁诸岛(中国称钓鱼岛)附近海域。中国重申这是其固有领土和固有权利。驻日美军司令称美国对日本政府提供帮助的承诺100%坚决。
日本石垣市议会6月22日通过决议,将属于该市管辖的尖阁诸岛(中国称“钓鱼岛”)行政区名称“登野城”更改为“登野城尖阁”。中国表示该决议“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挑衅”,保留做出进一步反应的权利。
新冠疫情时代,戴口罩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东亚各国一次性医用口罩占据主导地位,而相比之下德国人更偏爱布料口罩。专家提醒,布口罩如果使用不当,反而会成为滋生细菌的温床!另外炎夏将至,戴口罩太闷热的问题如何解决?
日本政府此前推出扶持计划,鼓励企业将产业链多样化,包括扩展到东盟国家,以规避单一国家供应的风险。不过,这一政策看来对汽车工业影响甚微。
杨洁篪炫风访日,为习近平可能于4月出访铺路。然而近来日本对中国释出善意,在日本国内激起正反两极的评价。安倍内阁的支持度,也在一个月内持续下滑。在如何处理对华关系问题上,安倍内阁无异于正在走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