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中国让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建章立制

Pascal Lechler2007年6月19日

2006年解散的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本应成为人权的捍卫者。但是,这个机构过于软弱且缺乏效率。组建一个新的机构势在必行。于是去年三月,联合国大会决定,解散原有的人权委员会,组建新的人权理事会。一年后的今天(6月19日),人权理事会终于在运作程序上取得一致,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放弃了国别人权提案必须获得三分之二以上多数通过的要求。古巴和俄罗斯将不再属于在人权问题上被观察的国家。

https://p.dw.com/p/AyRy
人权理事会大会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 dpa

经过数月周旋,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终于在日内瓦时间周二凌晨完成了联大规定的建章立制工作,以协商一致的方式就主席建章立制的一揽子方案原则取得共识。中国在最后关头放弃了先前的强硬立场,从而为人权理事会47成员国通过方案扫除了障碍。此前,北京提出国别人权提案至少需三分之二成员国赞同的要求,遭到以轮值主席国德国为首的欧盟八国的拒绝。作为让步,人权理事会同意不再对古巴和俄罗斯的人权问题施以特别观察。

去年,效率低下的联合国人权委员会解散,取而代之的是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人权理事会成立一周年之际,没有人打算大张旗鼓地举行周年庆典。日内瓦负责人权事务的阿德利昂-克劳德-措勒耸了耸肩。凭什么说一定会有所改善呢?坐在人权理事会的还是那些人权委员会的工作人员,而正是他们曾经无所作为。“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只不过是明确了一些规定,使得那些忽视人权的国家不能逍遥法外。他们不能在对本国严峻的人权状况坐视不管。在这一点上还算是有所改进吧。”

过去的一年里,人权理事会举行了四次常规加四次特别会议。其中三次特别会议讨论巴以冲突问题。因此,仅仅过了几个月便有批评指出,人权理事会对人权事务的理解太过片面,这种批评让人并不奇怪。成立之初,理事会各成员国又像以前一样开始分化,这边是西方国家,那边是伊斯兰国家。人权观察组织的佩吉-希克斯认为,这毫无疑问是个软弱的开始。“我们认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的根基非常不牢固。还需要许多努力,才能使理事会履行其职责。”

尽管如此,一年后的今天,人权理事会表示,还是取得了一些进展。例如就达尔富尔人权问题举行的特别会议。虽然仅达成了一项内容单薄的决议,其中甚至没有对苏丹指名道姓,但毕竟有几个非洲国家突然间转换了阵营,站到了西方国家一边。人权论坛组织的提奥多-拉特吉博认为,虽然微小,但毕竟是个进步。“与人权委员会时期各成员国严重分化相比,这毕竟有了显著的改变。这样的例子也说明,人权理事会还有许多潜力,还有许多运作的可能性。但是,人们必须改变某些思维模式。”

是否能改变思维模式恐怕也决定着人权理事会能否发挥其潜力。大赦国际人权组织的皮特-斯普林特表示,到目前为止,人权理事会还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充分发挥作用。他说,各国外交官都忙于确立自己的工作内容。“尽管如此,我仍旧认为,理事会有进一步改善的潜力。但理事会必须行动起来。而且,必须有欧盟各国政府,非政府组织以及关心人权问题的人们的共同努力作为前提。”

9月,人权理事会的能力将再度受到考验。无论是在斯里兰卡,还是索马里,世界上还有几十个地区急需一个强有力的人权捍卫者。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显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