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个体户”——漫话中共党史术语系列之五

徐庆全
2020年8月31日

20世纪70年代末,经历了十年浩劫的中国,百废待兴,8亿多饥寒农民的生计,像沉重的大山压在中国决策层的心头。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村土地大包干破茧而出。“个体户”之名应运而生。

https://p.dw.com/p/3holB
China Alltag normale Leute Menschen Markt Konsum Einkaufen
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

(德国之声中文网)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农业问题的文件,其中《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中第四项指出:

社员自留地、家庭副业和农村集市贸易,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不能当作所谓资本主义尾巴去批判。相反的,在巩固和发展集体经济的同时,应当鼓励和辅导农民经营家庭副业,增加个人收入,活跃农村经济。

农民拥有承包土地权,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经营空间。经营积极性高涨的农民,劳动的生产率成倍提高,在有限的土地上进行大呼隆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农村出现了剩余劳动力。劳动力剩余,就要自发寻找出路。

中共顺乎民意的政策,给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3条出路:一条是进入社队集体所有制工业;一条经营家庭副业;一条是进城"拾遗补缺":到城里贩运、出售来自农村的农副产品以及开设饮食服务摊点。

经营家庭副业,催生了农村的个体经济;进城"拾遗补缺",贩卖鸡鸭等农产品,不但催生了以长途贩运为主的个体经济,而且催生了城里的被称之为"二道贩子"的个体经营者。虽然在传统的意识形态下,这些为城镇从事个体经营的农民只获得一个"盲流"的身份。

在城镇里看到"盲流"的身影的同时,城镇里也呼啦啦地出现了一批不被称为"盲流"的闲人:一千万左右的回城知青和城镇失业大军。政府的安置毕竟有限,放在社会上就是不稳定的因素。为了让他们能自谋生路,政府为他们打开了个体经营的大门。197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第一个有关发展个体经济的报告:"各地可根据市场需要,在取得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同意后,批准一些有正式户口的闲散劳动力从事修理、服务和手工业者个体劳动。"从此,中国出现了"个体户"这个名词。

"个体户"是在解决个人温饱问题而情急之下产生的。当年,以国人固有的"兴无灭资"的传统意识来看,"个体户"虽然缓解了社会矛盾,但它的发展壮大,必然是形成资产阶级的温床。因此,即使在中央看来,在承认个体经济长期存在的必要性同时,仍然必须明确限制其活动范围和规模。1980年全国劳动就业会议的通知指出,"宪法明确规定,允许个体劳动者从事法律许可范围内的,不剥削他人的个体劳动"。1981年7月1日,国务院在《关于城镇非农业个体经济若干政策性规定》中又进一步规定,"个体经营户必要时可以请一、二个帮手,技术性强的或有特殊技艺的可以请两三个,最多不能超过五个学徒",把"个体户"限制在小规模、边缘性、个体范围的经济活动中。

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对于支持和鼓励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等非国有制经济成份表现出了巨大的热忱。他认为,在我们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生产力水平不高的商品经济社会里,放手让城镇人民群众兴办各种大大小小的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不仅会给人民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而且大大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搞活经济,较快较好地发展各项建设事业。

Bildergalerie Hu Yaobang mit Zhao Ziyang Archiv 1982
被视为党内开明派的胡耀邦和赵紫阳先后担任中共总书记,但最后都遭到罢黜图像来源: AFP/Getty Images

1983年8月,胡耀邦和万里等人在中南海怀仁堂,会见出席全国发展个体经济、安置城镇青年就业先进表彰大会的三百多名代表,胡耀邦作了《怎样划分光彩和不光彩》的讲话。他指出:从事个体劳动同样是光荣的,一切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劳动都是光荣豪迈的事业,凡是辛勤劳动,为国家为人民做了贡献的劳动者都是光彩的。他鼓励个体私营老板们要"干光彩的事,做光彩的人"。从此,个体经济劳动者有了一个"光彩事业"的美名。

胡耀邦的讲话经过广播传到了全国,在个体户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大连第一个从事照相的个体户姜维多年后回忆说,听到耀邦的讲话,他"一下子懵了"。那个感觉他一辈子都不能忘:"昨天还说我们扰乱市容,今天总书记说我们是光彩的,一下子做人的尊严有了。第二天,我们一帮从事个体经营的哥们都拿着报纸,买卖也不做了,整整一个早上一边念一边哭"。"胡耀邦的讲话给我一种力量,让我有了新的生命和新的感觉。指出从事个体经济,为国家富强和方便人民生活做出贡献,同样是光彩的"。

不久后,姜维得到了中国第一张"私营经济"执照,给自己的公司起名为"中国光彩实业公司"。

既然"个体户"干的是"光彩"的事业,"个体户"的身份不仅在中央文件上得到确认,作为一个社会阶层,也可以与"人民"等量齐观了。

 

 

系列报道说明:

无论何时代,中共的宣传语言都很接地气,随时皆可因地制宜地把通俗易懂的白话纳入文件,形成一系列政治术语。历经国共内战的散文大家王鼎钧就认为,国共较量,国败共胜,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国民党行"文言文",深奥难懂,政府文告难以贯彻到底层;而中共行"白话文",以"顺口溜"宣传政策理念,则深入人心。到2021年,中共将立党百年。中国当代史学者、资深媒体人徐庆全纵观百年历程,以"名词解释"方式解读中共党史政治术语。

© 2020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