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向您提供更好的服务,我们使用Cookies。更多相关信息请查阅我们的数据保护声明。
中国经济告别两位数增长,而产能过剩、出口不振、汇率波动、股市地产震荡等诸多问题也一一浮上台面。“全球经济火车头”是否动力不再?“世界工厂”如何实现转型?
专题报道:中国经济何处去?
俄罗斯发动侵乌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严厉的制裁。然而,俄罗斯的原油和天然气却源源不断地输往中国,中国汽车、电子产品和机械的对俄出口也在大幅增加。中俄贸易额达到了创纪录的两千亿美元。
有评论认为,中共近期进行的台海军演新模式,不排除是想在2024年大选结果产生前,先动手强化在台湾海峡的法律地位,以塑造有利的战略态势。
德国前国防部长、社民党前主席沙尔平在中国开设咨询公司,与中联部直属机构合作主办会议,以及向中国媒体表示"中国法治国家建设正在进行中",这些表态和做法受到专家和政界的质疑。德国电视一台Report Mainz节目报道了此事。
资产管理公司中植集团在给投资者的道歉信中提到,目前该公司负债总额已是总资产的两倍以上,「存在重大持续经营风险」。面对这样的债务「大坑」,分析师预期金融监管机构将积极干预。
中国2023年的经济增速预计将达到政府设定的5%左右的目标。据路透社报道,中国政府的经济顾问呼吁明年也保持稳定的增长目标。鉴于中国的政治环境导致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几乎无法出现,他们寄希望于政府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出台刺激措施。
斐济总理本周三表示,中国可能帮助斐济发展港口和造船厂。这个太平洋岛国在经济关键领域有望与北京加强联系。
极右翼候选人、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哈维尔·米莱当选阿根廷新一任总统。他在竞选中承诺要推行改善经济的激烈措施,还批评与中国政府发展关系就像和“刺客”在做交易。
11月15日,習近平與拜登將在全球矚目之下於三藩市舉行會晤,兩人當面對談內容或將左右今後一段時間的中美關係走勢。DW整理五大看點,試圖梳理中美關係越發難搞之際,兩國元首怎麼談?
为期一周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会议在旧金山拉开帷幕。11月15日即将登场的拜习会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们期待,华盛顿和北京至少能够在经济领域缓和关系。
中美两国领导人将于下周在旧金山举行面对面会谈。专家称,这两个对立的大国需要找到共同点,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
一边是使出浑身解数吸引消费者的各路电商,一边是经济疲软大环境下缺乏购物欲望的中国民众:走过十余年的“双十一”购物节似乎已经不再具备过去的光彩。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本周三表示,央行将积极配合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做好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近日,深圳国资委和深铁集团表示将全力支持股价下行的万科。路透援引消息人士称,政府正在促成平安保险救援碧桂园。
《新苏黎世报》刊出对前中欧商会主席伍德克的采访,他指出,由中国汽车制造商带动的残酷价格战迟早会到来。 《世界报》的分析文章写道,目前欧盟除了德国在内的四个国家以外,其他国家大多没有明确的中国战略。
皮尤研究中心的发布一项新研究对比了24个国家的公众对美国和中国的看法。该调查显示,大多数受访地区对美国的总体看法比对中国的看法积极;公众对拜登的信心高出习近平近三倍。
时评人邓聿文指出,放弃过去谨守的稳健财政政策,而转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的背后,当然是中国经济的不乐观和解决地方债的需要。
在欧洲企业批评中国商业环境需要更多实质性改善之际,中国总理李强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表示,将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并保护外商投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