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万圣节,让我们一起闹鬼去!

秦戈2003年10月31日

楼下传来迪斯科的震动,德国之声的同事们开始脱去一脸正经,换上花裤头、骷髅面具什么的,大楼里开始鬼影憧憧,到处飘游着披头散发的各路鬼怪,无不令人魂飞胆散。你可以听见惊叫声不断--啊,真撞上“鬼”了…

https://p.dw.com/p/4Gsf
嘿嘿嘿,让我们一起闹鬼去~~~图像来源: dpa

万圣节源于欧洲

关于Halloween的传说很多,但都离不开一个“鬼”字。据说,万圣节原来是欧洲的节日,中世纪的时候发源于爱尔兰。11月1日被认为是冬天的开始,此后,自然万物渐渐死去。这一天要祭拜先灵,为万圣节(Allerheiligen)。而第二天(11月2日)则是万灵节(Allerseelentag)。神仙来了(或者是去了?鬼知道呢。)

后来随着开发新大陆,圣灵节也被传到了整个美洲,尤以美国最盛。从来爱装神弄鬼的美国人又发明了Halloween,在万圣节的前夜就开始举行化妆舞会,狂欢庆祝。纽约的万圣节大游行更是壮观,鬼哭狼嚎数里远。若不明就里,真会以为掉进了人间地狱。

重归故里的万圣节

欧洲太古老了--这当然是相对美国而言。老来糊涂的时候,看着小娃娃们玩过家家,一定会触动童心也抓一把泥。可是,欧洲自己的老传统却象再无心摆弄的白头发,通通梳到脑后去了。

可这时候,去美国看摩天大楼的欧洲人又发现了“新大陆”:他们有一个很好玩的闹鬼游戏啊!再一追究,原来还是欧洲的!跺跺脚,为自己数典忘祖羞愧两秒钟后,欧洲人终于把鬼节又搬回家来。同乐同乐。于是,Halloween又在德国闹起来了。

鬼脸南瓜灯

这个时候南瓜大量涌上市面,就象北京初冬的大白菜,被四处贱卖。但南瓜比大白菜花样多了去,光是颜色就赤橙黄绿五颜六色,形状大小就更不可枚举了。有一年我买了好多梨子大的各色迷你南瓜,摆到书架上,硬是放到圣诞节还新鲜不败。

同事们正孜孜不倦研讨南瓜的N种做法,可惜这里的南瓜皮硬得可以当Bundeswehr(联邦国防军)的头盔。南瓜瓤也老得可以,但一通乱熬之后,糊糊炸起来据说会很香。

德国朋友却说南瓜当然不是用来吃的,而是做南瓜灯。橘红色的大南瓜,掏去瓤,橇上几个洞儿,就是个蛮精灵可爱的暴牙小鬼脸。然后就把它放到窗台上,里面再放上个点燃的小蜡烛,鬼驱鬼,来年顺。

人闹鬼还是鬼闹人?

敲这行字的时候还是下午呢,可窗外天色出奇的黑(嘿嘿~~)。楼下传来迪斯科的震动,德国之声的同事们开始脱去一脸正经,换上花裤头、骷髅面具什么的,大楼里开始鬼影憧憧,到处飘游着披头散发的各路鬼怪,无不令人魂飞胆散。你可以听见惊叫声不断--撞上“鬼”了。

孩子们该在这个下午起,挨着门儿地向邻居讨糖果吃。也有戴上小尖帽子扮成小女巫,不给糖我就啊吗米吗米~~个个都会念咒语。哈利.波特的书畅销真不是没有道理。

黑灯瞎火地不小心撞到个什么,一定请先掩上嘴--房檐上挂着的不是人也不是鬼,那是鹰鼻蓝牙的布袋老巫婆。而在万圣节那天下午起,一定要到亲人的墓地上摆上一把金灿灿的黄菊花,然后点亮一盏长明灯。只一点点亮,就足以让鬼魂们温暖一年。

这个时候我忽然想起了那些有记忆以来渐渐辞世的人儿,想起那些越去越远的音容笑貌……假如这世上真的有鬼,有神灵,那么还是让他们在这几天里,重温一丝人间烟火,也闹得个人鬼尽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