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一个僧侣改变了世界 - 马丁·路德与宗教改革

2016年10月31日

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开启了宗教改革。这个首先只是局限于宗教的事件却对德国乃至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从今天起纪念宗教改革的活动将持续一年。但马丁·路德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https://p.dw.com/p/2RwZ2
Deutschland Geschichte Reformation Luthers Thesenanschlag Ferdinand Pauwels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akg-images

(德国之声中文网)僧侣马丁·路德原来只想就天主教会内部的腐败和弊端进行公开讨论。但他于1517年10月31日在维滕贝格(Wittenberg)的行动却开创了宗教改革,并对后来的德国、欧洲乃至世界具有深远的影响。如果想要理解路德总结的95条论纲在当时导致社会"地震"缘由,还必须重温路德生活的时代。

Deutschland Geschichte Reformation Luthers Thesenanschlag Ferdinand Pauwels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akg-images

对上帝的虔诚

中世纪晚期,一个新的时代还在孕育当中,此时的罗马天主教掌握着人们对所有信仰问题的解答,深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宗教戒律的遵守和信奉是人们生活的主旋律,而万能的上帝随时做出评判并下达惩罚 ,任何一个过失都逃不过上帝的眼睛。

进不了清规戒律体系的那些事件,比如个人的不幸、粮食歉收、战争以及其他危机,都只能用一个理由来解释,那就是魔鬼、女巫和咒术在作怪,是人与魔鬼结盟的产物。当时焚烧魔鬼事件非常常见。

驱使他的是恐惧

作为一个矿山小企业主的儿子,马丁·路德于1483年生于艾斯雷本( Eisleben ),从小就很聪颖机智。1501年春季他开始在埃尔福特上大学,4年后获硕士头衔,之后又开始学习法律。

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对路德的一生有着很大影响:1505年7月5日,法律大学生路德遇到一场雷暴雨,被闪电劈倒在地,开始时他害怕极了,像被死神紧紧包围,紧接着是恐惧,死亡后站在上帝面前还未准备就绪的恐惧。他不顾一切地跑向矿工的守护神 - 圣女安娜塑像,并对她发誓"帮帮我,圣女安娜,我要成为僧侣!"

这一誓言后果严重:12天之后路德叩响了埃尔夫特奥古斯丁修道院的院门,要求入院当僧侣。驱使马丁·路德进入修道院的是恐惧。

Lutherstadt Eisleben Luthers Geburtshaus
马丁·路德在艾斯莱本的这所房子中出生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P. Endig

僧侣路德

马丁·路德认为,僧侣的生活,让他有机会体验上帝希望的完美无缺,并以这种方式得到上帝的宽厚与仁慈。也就是说,当僧侣的决定也是在寻找仁慈的上帝,或者说出于对错过死后不能永生的恐惧。

从一开始路德就严于律己,遵守教规。每天集中精力祈祷至6个小时,严格戒食,认真从事自我研究,自愿受苦,彻底忏悔,消除意志。数年后马丁·路德评论这段修道院的日子时写道:"只要有一个人因僧侣生活进入了天堂的话,那我一定也进去了。"

在修道院里度过20个月之后,路德于1507年成为了一名神父。他神学研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宗教信仰问题。像在修道院时的修身一样,路德为学习也注入了同样的热情。功夫不负有心人。

初识免罪符

1510年,作为奥古斯丁教团的一名代表,路德与其他同道一同前往罗马解释教团事务。这趟旅行改变了他的一生。当时,罗马教廷的财政因修筑耗资巨大的彼得教堂而陷入困境。为缓解长期性资金问题,罗马教廷的首脑们引入了"免罪符"。免罪符的意思是,用钱或者劳动免除已经犯下的或者今后将犯的罪过。它按个人的收入分成不同的级别。这还不是免罪符的全部:即便已经死亡的人,也可以买清罪过,免受炼狱的折磨。

年轻的马丁·路德天真地加入收集免罪符的行列。他的行为以及行为产生的影响直到后来才显露端倪。

只有寻找,没有答案

从罗马回来后一年半,即1512年10月,路德完成了神学博士并在维滕贝格大学拿到一个专门阐释《圣经》的教授位置。这个时期的路德已在同事与前辈们那里享有很高的声誉。

但即便是此时的路德仍然还在寻找仁慈的上帝,他的问题仍然还没有得到解答,即"我怎么做才能通过上帝的评判?"所有修道院的律己规章,所有教会给与的帮助,都未能解开这个疑团。

他继续着神学研究,花大量时间阅读《圣经》,尤其是《新约》里的保罗书信,那些保罗写给基督教初期时代罗马教区的信函,让他深受感动。在寻找仁慈上帝的过程中,路德越发地集中在两个概念上,一个是"上帝的公平性",另一个是"罪人在公平的上帝面前为自己辩解"。

路德的突破

路德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宗教改革的内容也越来越清晰。他终于醒悟地认识到,上帝不仅是一名公正严明的法官,他也是一名父亲,热爱他创造的人,并将儿子送往人间,其用意在于消除横亘在人与上帝之间的罪孽。

其结论便是:信仰上帝和其子耶稣的人,在上帝面前已经获得了公平,上帝让人们有为自己辩解的权利。多年来一直困扰他的"我怎么做才能通过上帝的评判?"这一问题,现在终于找到了答案。

信仰的4个基石

从此以后,对马丁·路德而言,基督教信仰建立在4个基础之上:

第一,只有《圣经》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他的对手们则搬来教宗以及宗教大会的批示。

第二, 基督徒唯一只有通过上帝的仁慈才得到公平。这样路德正式同教廷的免罪符宣战。

第三,唯一只有耶稣在十字架的死亡代表了人们的罪孽,它是人间通向上帝的桥梁。

第四,只有通过信仰。他在这里想说的是,"一切都取决于信仰,基督徒的生活建立在它的基础上,信仰让耶稣活在我们当中,同我们在一起。通过对耶稣的信仰,耶稣的公平就是我们的公平,他就是我们。"

马丁·路德流行音乐剧同观众见面

革命性的理论

路德的这番理论将人与上帝的关系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人现在可以直接同他的造物主对话,他不再需要教会以及神父或者圣人作为中介,由此人从教会这个代言者那里解放出来。

这一理论打破了现行至此的教会的权势以及等级关系。按照路德的理论,教宗也不能位居《圣经》之上,也不具教导的权威。这便是路德理论具有革命性的一面,它颠覆了中世纪整个的道德伦理制度。而路德本人并不觉得自己是在创新,而不过是让埋在地下的旧货重见天日。

向免罪符宣战

身为神学教授的路德,在布道时或在讲台上给听众和大学生传授自己的理念,开始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但路德意志坚定,他决心铲除教会的恶疾,将教义正本清源,返回最原始的信仰。他认为,首先要铲除的恶疾莫过于遍布于全德国的免罪符交易,当时与此有关的一句民俗这样说"罐子里的银币哗哗响,炼狱里的灵魂跳出墙。"这是用金钱以及自己的劳动免除罪孽,对此路德不能继续保持沉默。

于是,1517年10月马丁·路德发出了就免罪符进行神学辩论的邀请,但没有人报名参加。路德无可奈何之下将自己的准备好的辩论提纲给大主教、同时也是选帝侯德阿尔布莱希特·冯·勃兰登堡。后来传说,他同时将这95条论纲于10月31日张贴到了维滕贝格宫殿教堂的北门上。这扇门在当时有着今天广告栏的功能。

由于路德使用了当年新发明的印书技术,可以将自己的知识和理念相当快地在全国传播,教会由此受到严重冲击,根基受到动摇。而这场地震的震中便是维滕贝格。

后来,每年的10月31日就被基督教里的福音教派定位宗教改革日。而明年的这天将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500周年。

 

作者: Klaus Krämer

 

使用我们的App,阅读文章更方便!给yingyong@dingyue.info发送一封空白电子邮件就能得到软件和相关信息!

阅读每日时事通讯,天下大事一览无余!给xinwen@dingyue.info发送一封空白电子邮件就能完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