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德国:评论集锦 | 非常德国 | DW | 18.12.2015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非常德国

闲话德国:评论集锦

今年五月开始,张丹红每周一篇专栏记录她眼中荒诞的、奇特的、独一无二的德国。在今年的最后一期专栏里,她对读者评论做了总结。

(德国之声中文网)德国不乏优秀的专栏作者。我每周必读的专栏就有四、五个。自从今年五月以来,我读这些风趣、智慧的文章时,经常不自觉地出汗:我一个非母语者,能用德语写出不丢人的专栏吗?可惜当我发现写专栏的难度时,已经开始了这项冒险。于是我只好硬着头皮,全心全意地寻找有新意的话题、下笔时字斟句酌,并做好读者激烈批评的准备。

果然,批评很快铺天盖地而来。我在第四篇专栏"德国人的德语"中批评一些德国人粗暴对待自己的语言,这引起了部分生活在德国的中国人的愤慨。一位读者写道:"作者探讨德语精神可嘉,但感觉你对德语语言的理解和应用很是偏颇,这样的基础上去批评德国人的德语,指责他们不保持德语的清洁,反而将自己对语言的理解限于一个狭隘范围,给人一种自以为是的感觉。"另一位说:"我的德国邻居张口闭口使用tun这个词。母语的人总不至于错吧。"拿tun当助动词,就像中文每个动词前面都加个"进行",严格说来也许不算错,但不能说悦耳。

chinesische Künstlerin Jiny Lan mit ihrem Mann

艺术家蓝镜和丈夫

虚心的德国读者

说起来很奇怪,我批评的是德国人,结果跟我急的是中国人,德国读者倒是虚心接受。好几位给我回复:"您说出了我的心里话。"一位朋友前不久对我说,与我的其他专栏比较,那是他最喜欢的一篇。另一位的评论我没办法翻译,给懂德语的朋友分享:"Wo Du recht hast, hast Du recht, und tust gut daran, es kund zu tun."

德国人真是个很特别的民族。对批评,他们毫无怨言地接受;对某些表扬,他们却严词拒绝:"您通过那位中国艺术家表达的对德国男人的褒奖("珠联璧合")虽然与现实毫不沾边(我特别想到的是我自己),但拥有为之努力的理想总不是件坏事。"

诗与音乐

"背诵不可少"是最没有争议的一篇。杜塞尔多夫舒曼音乐大学的钢琴教育学教授特维尔希克女士认为背诵是与音乐世界相通的。"当你能摆脱乐谱演奏一首曲子的时候,你才可能真正理解它。为此你需要精神高度集中的能力,需要很好的听觉和动作记忆力。"在她看来,背诗与不用乐谱演奏是有内在联系的:"诗也有旋律和戏剧性。"

我从读者的评论中学到了不少东西,比如科隆和杜塞到底是什么时候结的仇("水火不容"),还有更多的对法学者讥讽的话("名声欠佳的法学者")。

法学者那篇是我少数几篇根本没提中国的专栏之一。有人以为,我的专栏每篇都应当与中国挂钩,但这实在不是"闲话德国"专栏的初衷。有一位读者在读了"赤裸裸的事实"之后感到失望。这不是因为我的专栏与裸体无关,而是因为我根本没有介绍中国的增值税体系。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但完全是另外一个话题。有一点,中国和德国的决策人不谋而合,那就是都试图通过征收不同高度的增值税来"引导"国民。比如为配合一胎政策,避孕套的增值税为零;现在这个政策取消了,中国政府鼓励二胎,估计避孕产品快该纳入最高级别的增值税率了。

闲话德国少不了中国

德国人对中国的兴趣日渐增长。尽管我的专栏题目是"闲话德国",但德国读者总希望我这个中国人也能稍带说说中国。因此明年我也将尽量满足读者的好奇心,比如一月我就将探讨为什么德国人迷信中医,中国人崇拜西医。

不过之前我想借花献佛地给大家一个圣诞礼物的主意。特洛斯多夫的雷先生给我写信说:"当然可以通过不断送书给孩子提高他们读书的乐趣,我给孙子们选择的方式是:有声读物。这样既满足了孩子们的电子消费愿望,同时提高了孩子们自己读书的兴趣。"

Zhang Danhong Kommentarbild App

专栏作者张丹红

圣诞前的这段时间是德国人最乐善好施的时候,这是我上个星期专栏的内容("助人为乐还是家庭至上")。杜塞尔多夫海涅大学日尔曼语言文学教授汉森认为我的文章里缺乏一个关键的字眼:仁慈。"如果基督教的上帝需要一个形容词来描述的话,那他就是一个仁慈的上帝。"

我以此结束2015年的最后一篇专栏。祝大家圣诞幸福快乐、新年健康如意!

作者简介:张丹红出生于北京,在德国生活二十多年。她把对德国社会的观察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道,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D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