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长平观察:老布什眼中的“长远利益”在哪里?

长平
2019年7月18日

美国老布什总统时期一批有关六四的白宫文件解密。时评人长平认为,老布什总统目光短浅,错过了惩罚恶魔、钳制中共的良好机会,损害了美国的“长远利益”,出卖了整个人类的良知,让世界重回冷战困境,罪莫大焉。

https://p.dw.com/p/3MEvW
Ex-US-Präsident George H. W. Bush in China 1974
70年代老布什夫妇在北京图像来源: AFP/Getty Images

(德国之声中文网)近日,美国老布什(George H.W. Bush)总统时期有关六四的一批白宫文件解密,披露美国处理六四事件的内情。三十年之后,老布什当时的不义选择以及今天的国际政治泥沼让我们再次思考道义与利益的关系。

解密文件显示,六四血腥屠杀发生以后,老布什总统多次通过信件和电话希望与邓小平取得联系,但都被拒绝。于是老布什派遣他的国家安全顾问布伦特•斯考克罗夫特和副国务卿劳伦斯•伊格尔伯格秘密前往北京,直接与邓小平进行接触。

有人分析说,这表明美国比中国更希望两国关系保持稳定和密切。我认为,这只能显示老布什政府希望保持两国关系的愿望,但是并不能说明中共真的像它表现出来的那样不在乎美国的反应。

与美国建交和保持关系是中共一个长期策略,所谓"改革开放"是邓小平夺权的正当性来源。对于失去这两者的焦虑,中共和邓小平本人并不比美国政府更少,两年后发生的"邓小平南巡"就是一个例子。随后江泽民、胡锦涛两任中共总书记领导下的中共政权,更是将通过市场经济和法治建设融入国际社会的表演持续了二十多年。

中共政权擅长中国传统谋略,多次以"声东击西"、"欲拒还迎"、"欲擒故纵"等兵法分析国际局势,尤其擅长对老布什总统这样的"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撒娇。老布什总统不过是又一个上当受骗者而已。假如当时美国政府对中共实施严厉的惩罚,打电话写信希望保持关系的人恐怕就不是老布什而是邓小平了。

1989 George H.W. Bush Besuch in China
1989年2月,老布什访华。邓小平设国宴款待。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ZUMAPRESS.com

邓小平真的认为六四源自"美国之音造谣"吗?

文件披露的另一个事实也被认为令人惊讶: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官员时直言不讳地宣称,美国在幕后策划了六四运动,利用美国之音传播谣言,导致后来的屠杀事件,整个事情都源自美方,所以两国关系受损责任完全在美国一边。其实,这也不过是撒娇嗔怨而已。邓小平自己也讲了,"这场风波迟早要来。这是国际的大气候和中国自己的小气候所决定了的,是一定要来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只不过是迟早的问题,大小的问题。"即便在这段讲话中,"国际大气候"也不只是指所谓"美国之音造谣"等美国幕后策划。

Peking 1989 Studentenproteste Pro Demokratie Soldaten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AP/J. Widener

我曾经多次论证,无论是中共还是北朝鲜,专制统治者大多都不像他们看上去那样没有理智,他们是精心算计者。(参见《长平观察:特朗普搬起金正恩砸自己的脚》)

假想专制者愚不可及,随时都在自我毁灭,民主的胜利指日可待,正是这三十年来中共变得更加强大的原因之一。

美国实现了布什总统眼中的"长远利益"吗?

让我感兴趣的是老布什总统在六四屠杀的次日,即1989年6月5日,立即就做出了"理智"的判断,基于美国的"长远利益(long-term interests)和"了解中国的综合国情" ( recognition of a complex internal situation in China),不要做出"感情用事(emotional response)",而要"理智而谨慎地行动(areasoned, careful action)"。这几个用语,正是中共长期以来对内对外宣传的关键词。

老布什以及他的继任者们,为了美国的"长远利益",一再对中共的恶行采取绥靖政策,养虎为患,导致今天焦头烂额。特朗普看到了机会,反其道而言之,登上了总统宝座。然而,特朗普也只是"言之"而已,打贸易战打成了打自己的脸。

三十年后回头看,毫无疑问,我们可以做出结论:老布什总统目光短浅,错过了惩罚恶魔、钳制中共的良好机会,损害了美国的"长远利益",出卖了整个人类的良知,让世界重回冷战困境,罪莫大焉。真正的长远利益,一定是基于道义与良知的行为。

今天整个世界正在反思美国等西方社会三十年来的中国政策,然而大多仍未能作出正确的抉择,绥靖政策仍是主流。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长平是中国资深媒体人、时事评论作家,现居德国。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道,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