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与中国第二次握手? | 媒体看中国 | DW | 03.12.2014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媒体看中国

谷歌与中国第二次握手?

继脸书总裁扎克伯格访问中国后,谷歌现在也将触角伸向中国。德国《商报》文章关注了谷歌向中国开发商开放谷歌应用市场的举措。《南德意志报》文章则谈到大陆客对香港的华语禁书趋之若鹜的现象。

(德国之声中文网)谷歌近日宣布,中国的开发者今后可以通过谷歌应用市场Google Play发布应用程序,并借助开发者控制台进行管理。商报对此写道:

"对谷歌而言,向远东进军将带来新的机会。IHS研究所行业专家杰克· 肯特说:'如果谷歌应用市场在中国起步,那么谷歌服务就终于能够在中国的手机上进行预安装了。但是,新的麻烦也会随之而来。比如,谷歌必需在付款方面找到一个伙伴。而顾客也已经习惯了50多个纯中国的应用程序商店,那里有400多万个适合中国顾客需要的应用程序。"

《商报》接着写道,包括应用程序商店在内的谷歌服务在中国部分被封锁或者无法使用,也是因为谷歌2010年做出的宁可退出中国市场、也不加强网络过滤的原则性决定。商报写道:

"网络经理们恼火的是,他们在中国错过了一段史无前例的增长史。2005年中国人有1亿网民,到2016年则将增加至7.3亿。全球每五个因特网用户中就至少有一个在中国。网上购物以及广告的营业额每年增长三分之一。IHS估计,到2018年,应用市场和手机广告市场将从现在的70亿美元增长到160亿美元。

"因此,像脸书和谷歌这样的讲原则的企业不想完全告别中国市场,毕竟他们对股东负有责任,不能置增长机会于不顾。"

《商报》文章最后写道,尽管习近平领导下的共产党政府进一步封锁包括BBC在内的网页,但"这并不意味着,谷歌、脸书等供应商试探性的推进没有前景。经验而言,中国往往以妥协的方式解决市场准入的冲突。"

禁书的疯狂

China Hongkong Literatur Buch Wen Jiabao von Yu Jie

余杰的《中国影帝温家宝》2010年8月由香港新世纪出版社正式发行

《南德意志报》一篇题为《失控》的文章讲述了两个人的故事-香港时代广场附近"人民公社"书店的老板邓子强(Paul Tang)和赵紫阳秘书鲍彤之子鲍朴。作者认为,从香港可以看出,对于北京当权者来说,印刷本的书籍比因特网更危险。

文章写道,光顾"人民公社"的人如今90%来自大陆,另外10%是帮大陆朋友购书的港人。10多年前开张时,邓子强本来想从中国进口便宜的书籍在香港出售,但大约10年前,随着香港向大陆游客开放,"人民公社"找到了它的顾客:"不想只听中共讲解世界的中国人"。 

文章说:"几年前,在中国很有市场的《凤凰周刊》刊登了《香港:华语"禁书"之都》的专题,("人民公社"书店的)的业务一下子红火起来。该杂志公布的十大禁书在邓子强的店里都有售,人们都来光顾。陌生人打来电话,发来邮件:'请来三套十大(禁书)。'"

文章后半篇幅介绍了留学美国之后定居香港的自由出版人鲍朴。文章引用鲍朴的话说,"我决定以微薄之力,保护原始的历史材料,重新恢复那些被磨灭的记忆。"鲍朴的出版社先后出版了赵紫阳的日记《国家囚徒》、刘晓波的散文,今年又出版了身陷囹圄的维权人士许志勇的著作。

文章最后写道,鲍朴和邓子强都批评说,大部分香港的政治畅销书都是从网络上抄抄补补的"垃圾"和"废品"。最疯狂的时期是在薄熙来被捕之后。用邓子强的话说,"那时每周都有两三本新书投入市场。原则就是印、印、印。中国人把所有的都从我这里买走了。那是一部惊悚剧,比任何一部肥皂剧都强。"

(本文摘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D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