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行在非洲湖泊的一艘德国百年老船 | 文化经纬 | DW | 12.05.2013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文化

航行在非洲湖泊的一艘德国百年老船

蒙古草原、非洲湖泊或者美洲中部的草原之间能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德国有过关联,其背后有着一段离奇,有趣或者悲惨的故事。

(德国之声中文网)一名酗酒的船长和一位女传教士在一片非洲的湖泊上抵抗一艘德国军舰的故事,足以成为一部电影大片的题材:亨佛莱·鲍加(Humphrey Bogart)和凯瑟琳·赫本(Katherine Hepburn)1951年主演的电影《非洲皇后》中就有这样的场景。在坦噶尼喀湖上,这对性格迥异的男女的敌人是德国军舰"女王路易丝号"。最终,幸运之神降临,"女王路易丝号"沉入湖底。这是电影中的情节。事实上,"女王路易丝号"的原型就是德国1913年建造的客货轮"列姆巴号"( Liemba)。在帕彭堡(Papenburg)建造的这艘轮船最初的名字是""格岑伯爵号"(Graf Goetzen)。

运往非洲的5000只箱子

"格岑伯爵号"的故事是一段德国殖民地的历史。1913年,德皇威廉二世下令建造一艘轮船。该轮船将在遥远的坦噶尼喀湖(Tanganjika-See)上航行,作为向该湖泊沿岸地区的其他殖民帝国英国和比利时显示德国实力的一个标志。根据威廉二世的指令,所建造的轮船不仅要给欧洲人,也要给非洲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该船被以格岑伯爵的名字命名也是合乎逻辑的,因为格岑伯爵在1905至1907年担任德国东非殖民地总督时曾血腥镇压反对德国殖民统治的所谓的"马及-马及起义"( Maji-Maji-Aufstand)。

但是在这艘客货轮在坦噶尼喀湖上履行它的使命之前,首先要设法将轮船运到那里。但位于德国帕彭堡的造船地和中非的坦噶尼喀湖之间相距甚远。最后的解决方案听起来简单,但是具体实施起来并非容易:人们先将船暂时铆接在一起,建成后再拆散编号,装入近5000只箱子运往非洲。

这些总重达1200吨的箱子被货船运往当时德属东非首府达累斯萨拉姆。从那里再用火车将其运往坦噶尼喀湖。但是到了铁路线终点之后,距离坦噶尼喀湖还有大约30公里,因此不得不靠非洲搬运工将箱子扛到湖岸。德国造船师安东·吕特尔(Anton Rüter)带领另外两名德国人和许多当地人将67米长的轮船重新组装在一起。

组装工作进展顺利,吕特尔在给家人的信中写到:"我现在雇佣了20名勤快的印度人和150名黑人。如果开始铆接,估计还额外需要100名黑人帮工。""格岑伯爵号"建成之后,比利时人和英国人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但是很长一段时间内,轮船未能在坦噶尼喀湖和平行驶。轮船建造完毕时已经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格岑伯爵号"被配备了装甲板和大炮,加入与英国人和比利时人的战斗。英国也使用了两艘小炮艇,之后成为经典影片《非洲皇后》的创作题材

然而,对坦噶尼喀湖的争夺战并没有在水上结束。1916年,当德国军队转为陆地防守时,轮船建造师吕特尔亲手将"格岑号"沉入水下,为的是不让轮船落入敌人手中。

新机会

然而,"格岑伯爵号"并没有完全消失。它改名为"列姆巴号",至今一直航行在673公里长的坦噶尼喀湖。战争结束后,比利时人打捞出这艘船重新用于航运。虽然期间有过几次中断,但是对于坦噶尼喀湖沿岸居民来说,"列姆巴号"一直是他们最重要、而且常常也是唯一的交通工具。随着岁月的侵蚀,已经有近100年历史的"列姆巴号"面临着寿终正寝的危险。然而,在它获得第二次生命之后,它实现了建造它的初衷:将生活在坦噶尼喀湖沿岸的人联系在一起。

作者:Marc von Lüpke 编译:李京慧

责编: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