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林视点:中国电动车企的大淘汰 | 评论分析 | DW | 30.06.2019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评论分析

泽林视点:中国电动车企的大淘汰

德国之声专栏作者泽林认为,没有了政府的补助,中国的电动汽车制造商如今更需要走国际化路线。

(德国之声中文网)本周一在德国总理府举行的所谓"汽车峰会"上,一个据说是要保障德国汽车工业未来发展的"总体规划"应运而生。截止到2030年,德国计划让700到1050万辆电动车上路,并终于要为此修建全覆盖型的充电网络。

到目前为止,德国只有大约16000个充电设施。2018年电动汽车的保有量也只有区区83000辆,要知道德国机动车的总量为4710万。跟中国的现状相比还差的很远:那里有260万辆电动车已经上路。 据称,到2025年,中国的电动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在机动车总量中的占比将达到20%以上。目前它们的所占比重只有5%左右。

"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

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2014年的时候就说过,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过去15年中,北京为电动汽车领域投入了大约500亿欧元的财政补助。特别是通过严格的排放标准在城区推行电动汽车,与传统的内燃机汽车相比,电动汽车更好上牌照,而且还能拿到一部分政府的销售补贴。目前来看扶持政策还有提升的空间。

Frank Sieren *PROVISORISCH*

专栏作者泽林

像阿里巴巴和腾讯这样的科技公司早就已经以投资者和开发者的身份上船。中国在数字化方面拥有巨大的技术实力,市场准入门槛已经低到让行业内初来乍到的新手也有机会挑战像特斯拉、戴姆勒或者福特这样的老牌外国企业。这一切曾掀起了一股电动汽车领域的创业潮。在当今中国的初创企业体系中,有大约490家电动汽车生产商。

中国的国产汽车占据了那里汽车市场大约95%的份额。到目前为止,大部分外国车商无法真正的从大步流星的中国电动车市场获利。因为外国车商占领的更多是高端市场。比如德国汽车工业仍然相信科技带来的优势,而亚洲国家的客户则越来越看重互联和娱乐带来的进步:在中国,汽车里的触摸屏比引擎的排量更重要。堵车时有能连接互联网的音响比更安全的碰撞缓冲区要来的实惠。

中国汽车市场大幅萎缩

2018年,中国的汽车市场在经历了30年的持续增长后,首次萎缩了大约3.8%。虽然电动汽车的销量仍然实现增长,但是下滑的态势已依稀可见。今年4月,混合动力、燃料电池和电动汽车的上牌数量同比增加了18%,但去年同期的增长率还曾经是62%。被寄予厚望的"中国版特斯拉"蔚来汽车于去年9月成功在纽交所上市,但如今销量却持续下滑,公司股票今年更是缩水了大约60%。

不仅仅是因为和美国的贸易战让客户和投资者感到不安。当前有太多的问题没有答案:哪家企业能活到最后?从概念车到量产车的过度究竟能够有多平稳?氢能驱动的汽车很快会成为新的选择吗?今年上半年,中国所有的电动汽车企业总共只吸引了大约7亿8千3百万美金的投资。去年同期还曾达到了60亿美金的水平。而去年全年的投资总额为77亿美金。

China, Shenzhen: Der Nio EP9 electric supercar

被视为“中国版特斯拉”的蔚来Nio EP9

大幅减少财政资助

这其实是计划之中的事情:中国的电动汽车市场在经历了飞速发展后已经进入整合期。政府渐渐减少了对电动汽车的资金补贴。从今年6月开始,续航250公里以上电动汽车的政府补贴被减少了大约一半。而到了2020年,这种补贴会完全被取消。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可控的大规模死亡。最后的结果就是让一切回归市场,适者生存。这巧妙的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在一起:企业有了救生圈,就敢向深水区游去。等到了深水区,政府会强迫它们在撤掉救生圈的时候还能浮在水面。

其实整个汽车工业现在都被逼到了深水区。这也意味着:中国车商不得不走国际化路线。正因如此,中国政府取消补贴并不意味着德国汽车工业能松一口气。中国车商的压力,比如立足德国市场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因为它们必须把越来越多的电动汽车卖到德国。

 

本文作者20多年来生活在北京。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道,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D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