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杨笔锋深入中国暗处 | 文化经纬 | DW | 30.04.2008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文化

柏杨笔锋深入中国暗处

4月29日凌晨,台湾作家,人文大师柏杨离开人世,享年89岁。1920年出生于河南开封,49年迁居台湾,在那里曾遭遇10年牢狱之灾,70年代几乎被枪决。他最著名的著作包括丑陋的中国人,白话资治通鉴等等,对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透过历史看中国

透过历史看中国

1988年,一本薄薄的小书给中国大陆带来了一次巨大的震荡。作者柏杨来自台湾,书名叫“丑陋的中国人”。

“这样一本书,先不用看具体内容,光这个题目就对当时80年代很多中国人思想启蒙,思想解放,对很多中国的年轻人,大学生的震撼非常大。”中国自由知识分子刘晓波回忆起20年前柏杨所著的“丑陋的中国人”一书对大陆整整一代人产生的不可磨灭的影响。

“对中国传统,对中国人丑陋一面的批判在过去主要是鲁迅先生,49年以后这种声音就被解决了,尽管鲁迅的书没有被禁。但是中国人很难想到这一方面,在49年之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种民族自豪感从毛泽东时代一直沿袭下来,但经过一系列政治运动,特别是文革之后,中国人也开始感到自己本身,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有很大的问题。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没有人能够用那么直率,通俗易懂的语言作为一个中国人对中国人进行自我批判。”

柏杨以通俗的比喻提出了酱缸文化说,他写道:“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像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地流下去,但因为时间久了,长江大河里的许多污秽肮脏的东西,像死鱼、死猫、死耗子,开始沉淀,使这个水不能流动,变成一潭死水,愈沉愈多,愈久愈腐,就成了一个酱缸,一个污泥坑,发酸发臭。”

柏杨以犀利的笔锋指出,正是中国文化的酱缸,发臭的酱缸使中国人变得丑陋。他讽刺说,“别人有民主,我们也有民主,我们的民主是:你是民,我是主。”

为争取他所向往的民主和自由,柏杨以在牢狱中度过10年青春作为代价。1968年1月,柏杨在中华日报他负责的大力水手漫画专栏上刊登一幅漫画,内容是大力水手父子购得一个小岛,建立了一个只有父子俩人的王国并有父子俩人竞选总统。这幅漫画激怒了台湾当局,柏杨因此作为政治犯被捕,一关就是近10年,一度几乎遭到枪决。台湾大学历史学教授黄俊杰将柏杨称为台湾人的良知:

“柏杨先生在过去维权时代的台湾,因为言论被当时的维权政府关在牢里,牺牲个人宝贵的青春,是那个旧时代台湾的良心。”

柏杨在狱中完成了“中国人史纲”等三部书稿。除 “倚梦闲话”,“柏杨专栏”等数百万余言的杂文随笔外,柏杨还给世人留下了“白话资治通鉴”等重要著作。黄俊杰教授评价道:

“柏杨先生的著作,对于中国人性格阴暗面,中国文化尚待改善之处,笔锋甚健,着墨甚多。引起那一个时代,海峡两岸中国人深刻地反省。这是作家在民间社会发挥的非常重要的作用。”

柏杨是一个斗士,甚至到88岁的高龄,他还因听了陈水扁的戒严说而生气得绝食数日。他的直面现实,以笔为剑,痛斥丑陋使他得到了台湾的鲁迅这一赞誉。刘晓波认为:

“他和鲁迅的相同之处就是对国民劣根性,对中国文化的负面东西那种直言不讳地批判。但是他和鲁迅是有区别的。鲁迅生活的年代,中国的知识界还有比较宽松的气氛,这使得鲁先生免于了牢狱之灾。从我个人对文字,文学,审美的理解,我觉得柏杨先生还达不到鲁迅的高度。他的工作更多的是一种通俗化的直言不讳地启蒙。”

无论台湾,还是大陆知识分子都将柏杨的逝世视为中国文化和社会的一大损失。他的文字将鞭笞所有的中国人,中华民族不断地反思自我。

黄俊杰说: “柏杨先生的那支健笔深入中国文化与社会灵魂的深处。无论赞成还是反对柏杨先生的意见,他的诸多意见都值得正反两方面的人士再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