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拉尼基的传奇一生

2013年9月19日

德国最知名的文学评论家马塞尔·莱希-拉尼基于9月18日逝世,享年93岁。出生于波兰犹太家庭的拉尼基是大屠杀幸存者。他的评论风格尖锐辛辣,在德国文坛享誉盛名。

https://p.dw.com/p/19kVx
图像来源: dapd

(德国之声中文网)马塞尔·莱希-拉尼基(Marcel Reich-Ranicki)经常被称为"文学教皇"。莱希-拉尼基本人并不喜欢这个称谓,因为他并不希望成为完美无缺的人,但无论如何,他都是文学界的权威。1920年6月2日,马塞尔·莱希-拉尼基在波兰出生。他的父亲是一名商人,其公司因为经营不善而倒闭。在工厂关门后,这个犹太家庭移居柏林。拉尼基在德国的求学生涯并不顺遂,因为他起初无法流利使用德语。"我在学校里像个局外人,"拉尼基日后回忆道。"我没有故乡,30年代第三帝国成为我的家乡,我在柏林一直待到1938年。我的人生归属就此出现,那便是文学。"

波兰夫妇的救命之恩

在德国高中毕业后,拉尼基原希望攻读德国文学,但却遭到纳粹的驱逐,不得不同家人回到波兰。1940年开始,他住在华沙犹太人聚居区中,其父母和兄弟遭到纳粹杀害。拉尼基在犹太人聚居区结识了妻子泰奥菲拉(Teofila)。这段婚姻跨越了半世纪,直到泰奥菲拉在2011年辞世。拉尼基曾表示:"我曾经认识了许多对我无比亲切的人,比如一对波兰夫妇拯救了我和我的妻子。"

.
拉尼基在犹太人聚居区中认识了携手后半生的妻子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

战争结束后,拉尼基任职伦敦的波兰领事馆。拉尼基曾基于感激之情加入波兰共产党,在重返波兰后,他遭到共产党开除。这可说是文坛的历史性转折点。拉尼基在波兰时已经是倍受推崇的文学批评家。他擅长的领域是德国文学。1958年他以学习的名义回到德国定居。他在2001年回忆时说:"我当时从事的工作与今日相同,始终是文学,德国文学。"

最爱德国经典名著

拉尼基将热情倾注于德国文学上。他曾撰写了多本关于德国文学的著作,出版或评论过无数文学作品,德国出版业有关他的词条达数百之多。他最钟爱的则是经典名著:歌德、海涅、克莱斯特、冯塔纳和托马斯·曼。

Marcel Reich-Ranicki
拉尼基曾主持电视节目"文学四重奏"长达14年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

在当代的文学作品中,拉尼基也找到或多或少的共鸣。作为《时代周报》以及《法兰克福汇报》的文学评论家,他的评论以犀利辛辣著称。从德国作家团体"四七社"直至今日,拉尼基就像文学业的监护人,锋利的措辞和慷慨激昂的评判让人对他又爱又恨。1995年,《明镜周刊》刊登了他撕毁君特·格拉斯(Günther Grass)著作《辽阔的田野》(Ein weites Feld),在文坛掀起轩然大波。马丁·瓦尔泽(Martin Walser)2002年出版的《文学评论家之死》(Tod eines Kritikers)一书也引发激烈的辩论。这部讲述一名犹太文学评论家之死的书籍被认为是隐射莱希-拉尼基。

出乎意料的成功:自传《我的一生》

拉尼基自1988年开始主持"文学四重奏"这档讨论文学作品的电视节目,吸引近200万观众收看,为他带来极高的声誉。虽然可以预期节目走向,但主持人和嘉宾在节目中总是热烈的争论书籍内容,使节目充满娱乐性。马塞尔·莱希-拉尼基特别喜欢争辩和讨论。他对文学评论家勒夫勒(Sigrid Löffler)的人身攻击在2000年引发争议,勒夫勒自此离开了该节目。勒夫勒2002年曾写道:"电视成为拉尼基个人存在的虚荣机器,这是幸也是不幸。"

Der Spiegel 34/1995
1995年第34期《时代》刊登拉尼基撕毁格拉斯小说的照片

2008年拉尼基在德国电视奖颁奖晚会上拒绝了颁发给他的终身成就奖,再次使其成为话题人物。他的理由是德国的电视节目水平太糟。包括君特·格拉斯在内的批评者讥讽称,没有媒体的助力,拉尼基也无法如此声名大噪。

拉尼基最空前的成功却非作为发行人或批评家。他在1999年出版的自传回忆录《我的一生》获得了广大的回响:"我写了一本关于我的人生的书。内容很简单,就是我的经历。"2009年这本著作甚至被搬上大银幕,由德国演员施魏格赫费尔(Matthias Schweighöfer)担任男主演。拉尼基说:"各界对这本书的热烈回响大大出乎预料。"

作者:Oliver Seppelfricke/Katrin Schlusen 编译:张筠青

责编:李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