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媒体:北京从容应对特朗普的"狠话" | 媒体看中国 | DW | 17.11.2016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媒体看中国

德语媒体:北京从容应对特朗普的"狠话"

《明镜》和《时代》两大地位显赫的德媒,前者聚焦特朗普对中国发"狠话"之后北京从容不迫的原因;后者则是将视角切近社会深处,试图探究中国当代人在现代化的社会里寻找信赖和灵魂的痛苦过程。

(德国之声中文网)特朗普在通向白宫的选战路上,说到中国时总是会滔滔不绝,不仅负面的言辞居多,甚至不乏谩骂的内容。他说中国是操纵货币,偷走美国数以百万计的工作岗位,称他将为"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偷盗行为复仇",而使用的手段是征收中国进口商品45%的关税。CNN报道,特朗普将在上任100天内给中国贴上"货币操纵国"的标签并加大对北京施压。

不过,德国《明镜周刊》驻京记者注意到,北京完全没有失态而变得慌张:

"中国领导层仿佛没有为之所动。周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候任总统进行了电话交流,说了一堆客套话而闭口不提特朗普的威胁。他还说,经验告诉我们,在合作和对峙之间,当然应该选择合作。"

然后记者告诉读者,中国领导层之所以不慌张,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中国对美国的威胁早已习以为常。最晚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时候,狠批中国就成了美国选战中的时尚。不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的政客,即便不像特朗普这般肆无忌惮,也都是拿中国的倾销工资、倾销价格、倾销货币说事儿。但基本上都不产生后果。贸易继续增长,美国在华企业的投资一增再增,据美国市场研究公司的调查,1990年至今年总统大选前,两国贸易增长了3倍,美国的在华投资也比中国在美投资也高出3倍。"

"第二,中国自己也宣称向贸易伙伴发动贸易战。上一次是今年6月,当欧盟考虑不急于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时。中国加入世贸时,欧盟向中国做了这一许诺。新华社写道,如果不兑现,那么它将面临一场'意料当中的贸易战'。这一威胁尚存,年底前布鲁塞尔必须作出决定。日本和美国迄今拒绝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第三,中国已认为自己足够强大。富有民族主义色彩的《环球时报》写道,中国已在航天、智能手机以及教育市场扮演了领头羊的角色。美国波音公司预计今后20年里中国将订购5000架飞机,超过其他任何一个国家。2015年中国销售了6900万只iphone手机,成为苹果无可争议的全球最大市场...... 还有美国的高等学府:美国目前有大约33万来自中国的留学生,构成当地最大的留学生群体。假如中国留学生断源的话,一些美国大学经济上将难以为继。"

"第四,地缘战略也偏向中国,向其显示出好兆头。 欧洲本来作为统一的经济体有资格同中国平起平坐,但英国退欧以来,欧洲分裂,被难民危机产生的政治后果搞得焦头烂额。俄罗斯以及中东产油国家经济低迷,只能廉价出售原油。从东欧到拉美,不论习主席出访何地,作为客户和投资商的中国领导人都深受欢迎。当然这一格局数月之后可能消失,但善于抓住时机是中国的长项。"

"有时我对自己都感到恶心"

《时代》在线版的署名文章里,作者描写了他在中国受到的视觉冲击和心灵感受,而二者并非和谐一致,而是相互矛盾:

"今天这个国家构成了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是摩天大楼的聚集地。这里有着世界上行驶最快的列车,最大的购物中心,最先进的机场。"

"但同时我经历的这个国家并不是在向自我意识强大的世界大国迈进,而是正走在寻找灵魂的道路上,寻找自我认同以及在世界上的位置。一个撕裂的社会,处处充满怀疑,它从19世纪一步跨入了21世纪。"

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叙述了这样一个场景:

"在星巴克我约了一位大出版社的党支部书记。他说,'如果今天下午是党员开会的话,你会认不出我来。'他在读大学时就已入党,是同年级的学霸。'我的嗓音、声音和我说的每一句话,都同现在所说的一切形成反差。平时我戴着面具,为在政治上生存,我必须逢场作戏。我说的话,一切都是看对方是谁,从来跟我的想法和感受无关。'有时我为此内疚,有时我很难受,有时我为自己的行为都感到恶心。"

 

报摘:李鱼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