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海港的离愁别绪 | 文化经纬 | DW | 08.08.2005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文化

德国海港的离愁别绪

曾经有上百万的人,从德国的不来梅港扬帆起航,出于不同的目的,满怀希望和憧憬,去海外谋生。在周一开馆的德国移民纪念馆里,你可以真切地体会到当时人们或踌躇满志,或满怀忧虑的离别心情。

欧洲最大的移民主题纪念馆

欧洲最大的移民主题纪念馆

至今共有七百万移民从不来梅港离开德国,去往美国,澳州,或加拿大。在这两千平方米的展览室里,逼真的艺术电影布景把参观者带入到当时浓重的移民潮气氛中。从旧灯塔望出去,纪念馆就座落在新港口边,直到十九世纪仍是航船停泊的地方。在这里,参观者们和当年的移民们一样,沉浸于驶向未知世界的激动与不安中。

甲板”在晃动

馆长苏斯女士这样描述纪念馆内的气氛:“这里到处堆满了货箱,行李,您会感到自己仿佛真的即将出发。”这位负责人对这里的道具和两个摄影棚的布景赞不绝口。展览室的内部装修花费约2千万欧元,移民港口的场景几可乱真。参观者随着回廊参观前进,脚下的地板尤如甲板般轻轻晃动,更使人们体会到背井离乡的忐忑心情。

希望与忧虑交织

冯∙史威兹女士1957年随着"意大利号"移民船离开德国时才是一个小女孩,她回忆起踏上新旅程的情景,往事历历在目:“那是一种激动与害怕交织的心情。我看见父亲站在码头一边流着泪,一边挥手向我告别,心里百感交集。但同时,那种对未知生活的渴望也使我兴奋不已。”冯∙史威兹女士乘坐当时最先进的远洋巨轮“意大利号”,到海外寻找一份工作。而在一百多年前,人们还只能驾着帆船横渡大西洋。馆长苏斯女士说,这是一次艰辛的旅程。“人们拥挤在狭小的空间里,彼此互不认识,甚至语言也不通,无法交流。”

追寻祖先的足迹

仅仅在十九世纪,欧洲就有三千五百万移民到海外去寻求发展。不来梅港纪念馆里,详细展出了15位移民的生平经历。通过这些真实的故事,参观者深切了解到移民的初衷,其中还有很多人是迫不得已才离开家乡的。正如一位犹太女医生,由于受到纳粹的迫害,不得不离开德国,而在美国她根本没有机会再次成为医生。

在德国移民纪念馆里,每个来访者都能参与到移民论坛,并亲自查找资料。比如输入姓名,就可以找到自己家族的历史和故事。

当来自德国图宾根的施迈斯纳,在不来梅港坐上“美利坚号”航船时,才是一个26岁的大学生,正憧憬着美国的新生活。“那是1961年。对离开的人们来说,不来梅港作为最后告别的地方,长久地留在了回忆里。我不断地问自己,哪里是我要去的地方,哪里才有我的根,哪里才是我的归属。”

答案就在德国移民纪念馆里。这既是一座带给人们真实体验的博物馆,又是一个研究机构。它既给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又不乏娱乐性。纪念馆运作的全部经费来源于每人8.50欧元的门票收入。预计每年来自大西洋两岸的参观人数在十七万左右。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
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

DW.COM